一是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同心县西部固海扬水灌区通过大力推进节水灌溉、严控灌溉用水指标、强化灌溉管理等,充分利用三大扬黄工程和建成的中部干旱带抗旱水源蓄水池工程,每年为东部乡镇调剂用水指标2000万立方米。
二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19年以来,筹措整合资金1.05亿元,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2.16亿元,在东部下马关镇、韦州镇、预旺镇、马高庄乡等通过高扬远送、长藤结瓜,先后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5个,建成5万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10座,铺设各类输水管道15万公里,新建高效节灌面积23.5万亩。
三是实施土壤肥力培植工程。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覆膜种植等新技术新措施,改善了土壤微生态,让低产田“脱胎换骨”变良田。
四是创新两个机制,在政策和管理上求突破。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出台了节水奖补、产业扶持等政策,已建成正常运行的节灌区每亩奖补200元滴灌设施费,当年建成运行的节灌区每亩补助50元水费,节水种植青贮玉米每亩补贴200元,穴播张杂谷每亩补贴100元。创新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群众参与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探索出“支部+用水协会、流转企业、托管企业+农户”运行管理模式,持续加强高效节灌设施的运行管护,保障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序高效运行。
五是强化三项措施,在产业富民上显担当。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开展院地合作,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引进农业新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全县23.5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区域的玉米、马铃薯、枸杞、小杂粮、黄花菜等特色产业呈现出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强劲发展势头。项目区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链让农民持续获益,土地流转费加田间劳务费,助推项目区群众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千年旱塬变成了水浇地,一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就是一处生态工程,2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就是23.5万亩生态绿洲。同时,关闭罗山自然保护区20眼机井,保护了罗山地区地下水,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增强了罗山生态修复功能,长效持续改善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