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锻造非公经济组织“红色力量”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共产党员网

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源源不断把各行各业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内,是党永葆生机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从党诞生时的50多名党员,到建党99周年时的9000多万党员,我们党成为世界第一大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担当、魄力与勇气,带领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解密“中国奇迹”的背后,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有着共同的品质:有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务实担当的作风、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正是凝聚了千千万万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人,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才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非凡成就。

  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同舟共济的力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万众一心的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纳到非公经济党组织中,就能为非公经济发展锻造起攻坚克难、乘风破浪的“红色力量”,为推动非公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我们党历来就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除了党章对党员发展有严格的规定外,我们党的领导人也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并对如何发展党员作出许多重要的论述,为各个时期的党员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升了党组织力量,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凝聚了强劲力量。正是如此,我们党集聚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分子,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廖俊波、郭明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和优秀榜样。

  发展党员,质量是关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的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发展对象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发挥作用差等问题;也有的党组织因为非公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快,出现培养对象培养联系难、跟踪考察难、政审难和发展材料完备难等问题,几年都没有发展一个党员,这些,都制约和影响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值得重视,并加以解决。

  政治标准,是党员的首要标准。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不在于数量多少,关键在于质量高低。要突出政治标准。始终把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有没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能否自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不能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衡量政治上是否过硬、能否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的第一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养,确保一开始在政治上就过硬。

  程序严,才能质量优。要严格发展程序,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严格把好党员发展的人选确定、教育培训和考察审批等环节,对确定为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要及时进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对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能发挥带头作用的,纳入下一个环节进行培养,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

  非公经济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党员的特殊性。要突出重点,坚持从“源头”抓起,注重从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那些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独立开展党员教育培养难的问题,要注重联合周边基础好、有条件开展党员教育的企业,帮助开展党员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培训,确保从一开始就接受党组织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质量。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乎党的生命。对非公经济组织来说,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薄、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熟悉,甚至有个别企业主和管理者认为党建工作无实际作用等问题。因此,在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各级地方党组织要加强业务上的指导,强化党员发展过程的督查,对那些“破格”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和个人,要严格追责,“倒逼”提高提升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发展质量,为非公经济发展锻造起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发挥作用的“红色力量”,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原文链接:http://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3517100
上一篇: 推动党课“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 烧旺支部建设“这盆火”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