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你这两天感冒好一点没有”“你家牛的疫苗打了吗?”......4月26日,正在卡龙村走村入户的第一书记泽郎斯多亲切地与村民们打着招呼。
泽郎斯多是四川马尔康人,今年34岁,2017年参加工作,现任职于阿坝州人民医院。2018年初,泽郎斯多听说医院要派一名干部去驻村当第一书记,他立刻以“我年轻”“壤塘离我家近”“我会安多语”等理由主动请缨前往四川省壤塘县吾依乡卡龙村当第一书记。
卡龙村素有“九沟十八寨”的别称,全村 109户、490人分散居住于G227国道两旁的高半山上,“九山半水半亩地”是卡龙村的真实写照。虽然2016年,该村26户120人贫困人口完成脱贫,成功摘帽,但全村人口常年居住于高半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缺乏、思想观念落后等制约村里发展的因素仍存在,巩固脱贫成果成了泽郎斯多急需完成的事。
脚上有泥,心里有底。刚到卡龙村的泽郎斯多没有摩托车,只能靠自己徒步走到每个寨子、每户人家里去了解情况,对每户人口信息、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生产资料等进行建档立卡,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2019年4月,卡龙村村民期待已久的通村通组硬化路项目终于动工,泽郎斯多知道这条路不仅是民生路,还是民心路。为了建好这条路,他当起了监工,经常守在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一窍不通的他翻阅相关资料,向县交通局咨询,硬生生将自己从“门外汉”逼成了“业内人”。
“当时,我就怕一不注意路基就打浅了。”回想起修路时自己的执着,他憨厚地说道。2019年9月底,村里的9条硬化路终于都完工了,他也从“奶油小生”晒成了“黝黑糙汉”。看着村民们走上硬化路,过上了幸福日子,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三年时间,他完成从“过路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村民,走进村民家中,挽起裤管、俯下身子、下到田间,成为了村里的“百事通”。村民中流传起了“有事儿找第一书记泽郎斯多”的说法,就此他拥有了多重身份:村民找不到工作,他就变身成为“包打听”四处为群众找工作;村民需要报医药费,他就是“医保员”,县上、州里四处为村民想办法;村民需要专家到村里看病,他就是“药神”,向州医院汇报安排巡诊义诊......
在他的努力下,班玛等9名贫困户在州医院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每月收入达到3500元。村民卡娘在他的帮助下在州医院接受免费治疗,一分钱都没有出就治好了病。在他的对接下,州医院每年安排各科专家到卡龙村开展送医送药、义诊巡诊活动,凡卡龙村村民到州医院住院治疗减免10%住院费用、贫困户减免15%的住院费用。截至目前,卡龙村村民住院治疗减免费用累计115799.3 元。
他既有“为民请命”的雄心壮志,也有办好每一件鸡毛蒜皮小事儿的耐心。作为扶贫前线的第一人,他坚持一切从群众所思所盼的出发,让村里的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用在刀刃上;面对千头万绪的群众工作,他将每一件群众的事儿都当成自家事儿来办。在他的带领下,卡龙村村民的日子过得顺心了,街道变得越来越整洁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