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磨溪乡港口村位于该乡中部,全村户籍人口不足千人,因交通不便、无特色支柱产业,当地劳动力外流明显,村集体经济一直较为薄弱。
如今,在港口村驻村第一书记魏方明和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形成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平台为载体,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产增收,让昔日的穷山村驶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我们村生产的瓜果、香菇、葛根等绿色山珍系列产品,品质优良,无任何药物残留和添加剂,欢迎大家品尝购买!”说起自己村里的产品,魏方明脸上写满了自豪。疫情期间,他变身“推销员”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
从产业扶贫中寻求突破,这个“第一书记”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9年底,村里实现13户29人贫困户全部脱贫。
谋“出路”
一床被子一张床,一件外套一个包,开启了魏方明的驻村帮扶之路。自此以后,他视帮扶为事业,把驻村当扎根。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建立“港口村微信群”“港口村建档立卡群”,仅一周时间便走遍了全村7个村民小组,详细掌握了13户29名贫困户基本情况。
魏方明深知,要想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怀着亲人般的感情,与村民实实在在地交心,和他们处朋友,找准致贫原因。脱贫,整村出列。
看到魏方明不怕脏不怕累,村民们十分感动,也就和他走得近了,有什么大事小情也愿意和他说了。原来,村民们创业项目短缺、致富门路不宽,村集体经济薄弱,加之贫困人口中年老体弱者偏多,劳动力严重缺失,导致穷根多年来始终拔不掉。
要想村里富,得走产业路。当务之急要选好路子、定准基调。魏方明多次外出考察,经多方探寻,他带着村里摸索出了一条发展“瓜果+香菇+葛根”大棚产业的思路。
“最终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决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考虑村里过去有大棚种植的产业基础、田地和取水设施基本都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充分考虑到葛根、瓜果种植上手难度低、见效快,产业效益比较有保障。”魏方明说。
拓“财路”
产业发展有了方向,“方向盘”还得控制好。围绕谁来种植、谁来管理、如何运作等问题,魏方明又开始思考起来。蔬菜大棚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但时效性强,对劳动力、体力要求较高。
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大家一致决定,聘请贫困户作为发展大棚产业的“主力军”,同时聘请技术人员指导,把好产业发展质量关,采取“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平台为载体,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联系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客商,打造100多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并计划由村里流转50亩土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增加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农民增收。
今年他们又争取到了扶贫产业香菇大棚建设的批复,全村9户贫困户入股,预计每户贫困户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
思路有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产业发展初期的困难并没有吓退魏方明,“发展产业哪有一帆风顺的事,遇到问题,咱们想办法去解决就是。让我觉得特别感动也特别欣慰的就是,港口村的党员干部群众,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大家的心是拧成了一股绳,我相信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在产业项目启动资金上,他积极与县扶贫办就扶贫项目的事宜进行沟通,最终港口村扶贫项目成功立项,立项资金为29万元;同时他还积极鼓励村里能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致富带头人岳春贵投资10万元入股大棚产业,村干部也积极出力,表示愿意参与自筹,盘活集体土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机,为避免产业发展受疫情影响,搭建大棚前,魏方明第一时间联系了香菇种植技术人员实地考察,“这边场地需要整理,通水系统也需要改造,大棚搭起来还需要很多准备工作,时间很紧张。”技术人员说。
交通受限、作业面小,从县城请机械施工需花费高昂费用,面对这个大难题,魏方明积极寻找突破口。他了解到在离港口村不远的新田村,正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工地上清运设备应有尽有,最关键的是高标农田与大棚拟建位置仅一里之隔。
说干就干,他带着村干部很快联系上了对方,施工方表示在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可连操作师傅带机械设备一同租用,收取普通租赁费用。这个结果令所有人兴奋不已,就在机械进场的同一时间,他又拨打了大棚搭建技术人员的电话,商量大棚搭建时间,想抢着春雨暖阳、加快进度,争取5月份实现出菇目标。
通“销路”
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为了能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魏方明连着几天跑销路,多次和帮扶单位对接后,县人民医院表示愿意把医院食堂的优先采购权放在港口村,既让食堂用餐人员吃上“绿色产品”,又助力港口村产业发展,有了帮扶单位的帮忙,这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我多跑几趟没什么,就是不希望大家一起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业没有市场。产品销路稳定了,老百姓跟着咱们干才有奔头!”魏方明笑着说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