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关注|一个人的讲台,两个人的课堂,三个人的学校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七一网

   

  

  

  ▲从巫山县城区出发,驾车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竹贤乡,从竹贤乡到下庄村,则需要走过下庄“天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教学点就在这“天路”的尽头。张泽燕是这里唯一的老师,王佳荣和蒋宇昭则是仅有的两名小学生。这所学校很小,小到除了操场只有3间教室;这所学校也很大,大到承载了两个孩子走出大山的全部希望,承载了下庄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下庄村位于一个巨大的天坑里,以前村民们要走出天坑,唯有徒步攀爬一条“挂”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自1997年的冬天开始,在时任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拿着铁钎和铁锤,他们以最原始的方法,用生命挑战悬崖,如同蚂蚁啃骨头一般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由此改变了村庄的命运。

  

  ▲这条8公里的公路出现在下庄村的上方,它犹如一条腾飞在天坑内壁上的巨龙,蜿蜒着修长的身躯,尾巴连接着村里,抬头仰望着天空。孩子、教育、未来、脱贫,修路前下庄全村数十年间只出过3个高中生和1个大专生。路通后,村里已经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

  

  

  ▲张泽燕今年57岁,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张泽燕的父亲是村里的老教师,16岁时,张泽燕在骡坪镇读完高中,在父亲的影响下,回到下庄村接过父亲的教鞭继续教书,谁曾想,这一教就是41年。站在三尺讲台上,张泽燕始终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教师不能误人子弟。”

  

  

  ▲随着下庄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更愿意把孩子送往教学资源更好的中心校或者带着孩子外出求学。2019年秋季,随着上一批毕业班学生毕业进入初中,学校仅剩下两名学生——二年级的王佳荣和蒋宇昭。2020年秋季开学后,学校还是只有王佳荣和蒋宇昭两名学生,他们也同时进入了三年级。虽然只剩两名学生,但教学还是要继续。

  

  ▲贴在墙壁上的课程表,见证了张泽燕的忙碌。从语文到数学、从英语到音乐,满满当当的课程下面,每一节课的任课教师都是他。工作量虽大,但张泽燕却游刃有余:“曾经我有调离这里,做一份更轻松工作的机会,但我拒绝了,因为父亲曾对我说,教书必须教好,不能误人子弟,更不能半途而废。”

  

  ▲放学了,张泽燕牵着两个孩子走出了校门。天气炎热,他习惯性地将孩子送到家里。从16岁到57岁,从刚站上讲台的青涩小伙到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张泽燕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了下庄,奉献给了讲台。如今,因为长时间的站立,他的颈椎出现了问题,但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总会趁课间休息的空隙,揉揉臂膀,开始为下一堂课作准备。看着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目光,还有3年即将退休的张泽燕对未来多了一丝担忧:“心里始终放心不下这里的学生,如果到时候有需要,我还是会继续站在讲台上!”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564134.aspx
上一篇: 中医|“ 益气补虚”,重庆高位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下一篇: 故事|抗美援朝老兵易禄亨的烽火往事(二)剿灭刀儿教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