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举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的辩证关系,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有国无防,有兵不强。灾难深重的中国迫切需要一支能够背负起民族希望、承担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重任的新型军队。
●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人民之所以能站起来,是以强大的人民军队为重要支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要位置,为党的领导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军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有力保障了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效履行了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军队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勇敢担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党领导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政治纲纪重振、组织形态重塑、斗争格局重整、建设布局重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忠实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说明,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实现生活更加美好,必须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应对严峻国际形势的需要。国际战略格局深度调整。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扰乱世界秩序转移内部矛盾,地区局势充满变数。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竞争趋向激烈。
●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现在,我国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阶段。我们越是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我们只有抓紧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好军事斗争准备,争分夺秒落实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各项战略部署,才能有效应对强国强军征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加速应用于军事领域,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我军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我们只有认清发展趋势,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在军事革命中占领先机,取得主动。
三、努力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同国家发展布局相协调,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贯彻我军现代化发展战略,拟制好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形成科学的路线图、施工图。
●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突出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这个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不断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不断提高我军建设科技含量。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健全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延揽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强军事业。
●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战略素养,健全制度机制,畅通战略管理链路,实质性推进军事管理革命,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
强国必强军,军强则国安。当前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强国的壮阔征途上,人民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载《党课参考》2020年第17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