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见证了村里的变化,洞口县大屋瑶族乡岩龙村贫困户丰万臣写下这幅字给扶贫工作队队长。“这句诗写的就是我们扶贫后的岩龙村,处处都是春意盎然,充满希望!这是老百姓对我们扶贫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湖南轨道集团驻洞口县大屋瑶族乡岩龙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钟亮锋说。
洞口县大屋瑶族乡岩龙村,地处雪峰山腹地,属省级深度贫困村。2018年3月,钟亮锋带领扶贫工作队一行3人进驻岩龙村。扶贫的春风吹遍岩龙的山山岭岭,变化一年胜似一年。路通了,水来了,产业发展了,老百姓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高山紫米”富了众乡亲
“山区昼夜温差大,也许可以试种紫米!”初到岩龙村,钟亮锋在走访过程中,被大山深处层层叠叠的梯田和绿油油的稻苗吸引,当立即与省农科院对接,开始了紫米种植试验。
他们分别在各个海拔进行试种,最终发现600—700米的海拔上长出来的紫米最优质、产量最好,市场需求可观,完全可以推广。
说干就干,钟亮锋说服村支部书记向累照先带头试种,并且在稻田里放养了鱼蛙,种养过程中没用一滴农药,走生态农业之路。丰收时节,试验田亩产350公斤,田里的泥鳅产量也达50公斤左右。村民看到后纷纷开始效仿,“高山紫米”鱼蛙稻生态种植模式迅速推广到全村近百亩水田,甚至辐射全乡。
目前,该村贫困户仅紫米一项就直接增收20余万元,鱼和蛙年均增收10万元。
“龙之海”飞出山窝窝
“全村近万亩林地,至少有6000亩竹林。”走访中,村民的一句话再次拨动了钟亮锋发展产业的心弦。
岩龙村已经有些零散从事竹制品加工的村民,但都是利用闲暇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谈不上产业。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家门口的现有资源。”钟亮锋在后盾单位及乡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海之龙”竹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经济控股,社会资本“海潮实业”参与并负责运营的模式,与湖南风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产品包销,技术支持和投资兜底三大保障,至此岩龙村甚至是大屋瑶族乡开启了加工业发展新时代。
如今的岩龙村,“海之龙”竹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红红火火。竹制品合作社占地面积3.4亩,总投资近400余万元,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圆竹展平工艺,2019年产值约为800万元,年利润约为100万元,可吸纳30多位村民(贫困户占比为80%)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约120万元工资收入可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除了紫米和竹制品加工厂,钟亮锋还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各类种养业,开发岩龙村扶贫电商线上销售渠道,该村已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近70余万元。
如今,岩龙村建好了村级文化广场,100多平米全竹木结构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落成;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入户道路硬化率超过95%;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后,全村90%以上的高山水田灌溉得到解决;新安装的87盏路灯,点亮了山村……村贫困发生率已降低至0.1%,全村如期脱贫。
(供稿:洞口县委组织部 林紫薇 谢定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