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乡镇管理

湖南郴州资兴市:百堂精品党课进贫困村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红星网

  001.jpg

  “有理论,有实践,有典型,还有最新的两会精神。听了很受启发,信心倍增,我建议你们多来我们村里讲课。”6月2日,资兴市滁口镇高山村的市人大代表李月太在听完专题党课后对授课的党员教育讲师提出建议。

  从5月15日开始,资兴市针对74个省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启动了“百堂精品党课进贫困村”活动,集中在2个月时间内,为每个村至少送上一堂精品党课,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目前,已有46个村完成了授课计划,听课群众达5000余人,党员群众纷纷“点赞”。

  “党课姓党”引领力强

  党员教育讲师的党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为蓝本,始终坚持把“党课姓党”放在第一位,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主题,通过讲理想宗旨、讲英雄模范、讲身边典型、讲党性光辉,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观、塑造精气神;始终坚持以习总书记“三传三塑”为己任,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方针政策、“2020年两会精神”原原本本传达的同时,融入资兴实践,融入讲师的体会和感悟,增强党员干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严谨”二字,既做到严谨学,学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弄通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做到严谨讲,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党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学习理解。

  “五味俱全”感染力足

  党员教育讲师们将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深刻的内涵生动化,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宣讲,既当好了“理论翻译”,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又确保了每一堂党课都“生动形象”“五味俱全”。有“鲜味”。《以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等党课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进行阐述,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学员在回顾、感悟初心的过程中,自觉成为牢记初心、践行初心的时代先锋。有“土味”。《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合格党员》等党课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并灵活运用百姓语言、时代新词和网络热词,让党课语言通俗易懂、诙谐生动,以自己的初心激荡听者的初心,进而迸发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有“辣味”。《严规矩,守底线,敢担当,勤作为,争当资兴发展事业的促进者》等党课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指出不足,让学员以党课为镜,进一步联系其思想工作实际,反思对照,寻找短板,提升对制度规矩的认同和敬畏,做一个讲纪律守规矩的人。有“甜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乡村振兴》等党课能摸准听众的“胃口”、喜好、需求,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和心理期盼,让党课散发出了香甜味。从党的基础组织、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三种不同的角色立场,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的回答了“如何践行初心”问题。有“原味”。授课者的观点、主张和建议接地气。《曾中生、曾希圣党性修养》等党课能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原汁原味的小事例来讲清大道理,将厚重的马列理论寓于通俗易懂的小事中,既将道理讲透,又让学员入耳、入心、入脑。

  “上下一盘棋”影响力广

  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资兴市从优秀党校教师、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中遴选了31名党员教育讲师,组成党员教育讲师团,制定了《资兴市党员教育讲师工作规程》,并进行了培训。党员教育讲师们根据资兴实际交通条件,“百堂精品党课进贫困村”不仅局限于做出了安排的村,不少地方是集中周边几个村的党员群众一起听课,经过试行成效好,全市推广。支村“两委”干部、其他党员、村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入党积极分子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在家门口、“面对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党员群众一致“点赞”。党员教育讲师在讲课时还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听众相应调整侧重点,“教员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事先了解或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并随时根据授课的情况去完善和丰富课件。同时,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周密安排部署,为每名讲师、每个村安排了一名联络员,做好统筹调度、联络服务和后勤保障,确保了集中宣讲活动氛围浓、反响好,影响广,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发出了响亮的“资兴声音”,创造了“资兴经验”。(资兴市委组织部 陈志勇)


原文链接:http://www.hxw.gov.cn/content/2020/06/04/12051503.html
上一篇: 长沙县福临镇深挖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 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新邵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