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一贯生活简朴,反对浪费,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就体现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之中。
早在延安时期,由于日军轰炸延安,中央组织部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山坡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家叫西北菜社的饭馆,经常招待那些跑来延安寻求救国道理的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占领地区一些官员富豪的子女。他们不习惯延安生活的艰苦,跑到饭馆要了很多菜,为了摆阔气经常没吃多少就扔掉。对此,陈云非常反感。
他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批评了这一现象,并说:“吃饭要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渍,用干净明亮的盘子当镜子照。”他列举延安人生活的艰苦,每人每天三钱油、五钱盐,吃菜自己种,粮食很紧张,肉食要靠各单位养猪来解决。所以,要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
陈云有一张很容易背得下来的食谱,随着时代的不同,食谱的具体内容也会变动,但总是大同小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陈云的菜单是:早饭稀粥、馒头、花卷,再加一点咸菜;午饭、晚饭炒菜,肉、蛋极少放,基本为素。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他的菜单也有了微调:早餐豆浆、面包、果酱和稀饭;午餐一个肉菜、一个蔬菜;晚饭一份蔬菜、一个烧豆腐;主食米饭。
为了不浪费粮食,他一日三餐都定时定量,每顿饭他都把所有的饭菜吃光,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有时候过年过节,工作人员想为他加两个菜,他总说:不用,我现在天天就是过年过节。
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除夕夜,上海市委一位负责同志给陈云拜年。陈云正在吃饭,桌上放着两盘菜(一盘豆腐,一盘炒荷兰豆),吃得津津有味。见此情景,这位地方负责同志不禁感慨:“这就是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年夜饭啊!”
(摘编自8月25日“学习强国”平台)
1986年7月27日,陈云在厨房和厨师在一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