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郑板桥的为民情怀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红星网

  为官一任,只有心系百姓、勤政清廉,才能造福一方、永垂青史。翻阅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让百姓称颂的“父母官”。其中,清代潍县县令郑板桥(郑燮)当属代表,作为艺术家,他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同时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作也为后人所传颂。

  命运多舛、颠沛流离而又饱读诗书的成长之路,让郑板桥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处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体认。乾隆十一年春,乍暖还寒,黄沙满天。郑板桥在书童陪伴下,从范县出发,一路向东。几天征途,郑板桥看到的是一队接一队乞讨、出逃的饥民,与他们相向而行的是滚滚逃荒的洪流。郑板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长夜难眠、秉烛提笔,于是,便有了“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的《逃荒行》。

  乾隆十六年,潍县北部被淹,郑板桥骑马前往察看,当他看到海水倒灌,白浪河、弥河等洪水泛滥等场景时写道“沧海茫茫水接天,草中时见一畦田。波涛过处皆盐卤,自古何曾说有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区区七品官,却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透射在诗作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才使得“七载春风在潍县”的郑板桥在离开潍县时百姓夹道送行,“痛哭遮留”。

  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面对灾害考验,郑板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德。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百姓疾苦。对此,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当有人提出是否需要先向朝廷禀报时,他断然拒绝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往来反复,百姓怎能活下去?如果上面责怪下来,我承担便是!”

  面对百姓饥荒,他一方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另一方面以工代赈,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一方面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另一方面以身作则、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正是因为郑板桥敢担当、敢作为,才赢得了百姓的广泛称颂。

  (摘编自4月17日《学习时报》 刘晓川/文)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0/05/11/11949947.html
上一篇: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下一篇: 用好善谋改革的干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