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滁州市琅琊区丰山街道多措并举构建基层治理服务新模式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安徽先锋网

6373516222486075499300670.jpg

  专稿:2020年以来,滁州市琅琊区丰山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创新“以社区为平台、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的服务模式,整合多方力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了“1+1+1+1>4”的效果,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内”“外”兼修,释放社会组织新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中的载体功能,做好“内孵”“外引”两篇文章,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区草根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区治理,引导专业化发展,持续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一手抓“内孵”。社区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把辖区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积极探索“党委+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的社区治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辖区龙池社区党组织孵化器于先后孵化出龙池社区国粹堂、“1054”救援队、逆风慢跑团等5家功能型党支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成后,已陆续培育出睦邻社工中心、坚果科技服务中心等10余家社区草根社会组织。一手抓“外引”。指导建好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吸引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街道募集资金34万元,专项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吸引首佳心理咨询中心、阳光社工中心、“石锁协会”等4家本地知名社会组织入驻。“内”“外”兼修释放社会组织强大能量,让生活在社区的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目前,辖区10余个社会组织募捐社会资金3.5万元用于疫情防控。累计开展“百家宴”“民俗运动会”“迎接七一书画展”等各类公益活动百余场,受益居民达1万余人。其中,特色项目“三堂服务”即“爱心学堂”“国学堂”“汉学堂”服务项目,先后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为800余名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帮、扶、教一体的新服务,受惠城市居民及其子女6000余人,开展的特色服务和活动陆续被央视《新闻联播》、《安徽新闻联播》进行报道,《穿汉服行拜师礼感恩教师节活动》被国家民政部拍摄成纪录片留存。

  

  “专”“助”结合,提升互联共享服务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社区志愿者携手服务、互联融合,帮助挖掘志愿者领袖,培育壮大服务队伍,引导实施社区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协助社区治理,这是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探索。人才专业化。2019年来,丰山街道党工委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购买阳光社工中心、滁州亲子网等社工机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服务覆盖心理咨询、弱势群体帮扶、城市留守儿童关爱、草根社会组织孵化等,直接受益居民2万余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注重培养社区专业人才发展,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社会工作学习考试,对考取社工证书的按月给予补贴,激励社区干部提高专业水平。目前持证的社区工作人员15人,占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30%,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专业支持。志愿常态化。目前各社区已登记注册志愿者已占全部人口的15.7%,立足居民需求,精心打造出以映山红、康乃馨、向日葵、君子兰、蒲公英、紫罗兰命名的“六色花”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形成了“公益服务联办、社区治理联抓”的良好局面。如映山红志愿服务队聚焦党员志愿服务,采取“一对一”结对扶助的方式,入户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200余人次,为弱势群体送去物资800多件。六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1000余小时,受惠居民累计达3000余人。

  

  “加““减”得当,优化基层组织自治力。社区是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是国家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搭好搭强基础平台,丰山街道立足“加”(增能)“减”(减负)两点下大功夫,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晋位升级。做好“增能”文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社区的居民自治功能,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社区建成党群凝聚一心、人人热情参与、民众幸福满意、各方共治共享的“乐福地”。推行“点单式”党建工作模式,由基层党支部根据群众需求制定“菜单”,针对性提供精准服务,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设立各社区党员群、社区支部微信群等方式,搭建基层党支部活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社区内支部区域通道,在区域层面充分调动党支部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党建资源的最大化效应。同时,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100余万元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帮助社区“减负”。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不得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取消对社区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等,推进社区减负,让社区回归自治组织本位。同时,对社区内党建、民政、社保等各项民生服务逐一梳理,统一制定《服务标准》、《工作制度》、《指导手册》、《服务指南》,培训每名社区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所有业务,实现“全科全能”,努力做到辖区群众到社区“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社区工作人员“一窗受理,全员下沉”,腾出更多精力下沉到社区网格中服务居民、引导自治,推进社区治理力量全面下沉,服务提质增效,社区的基层平台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原文链接:http://www.ahxf.gov.cn/Home/Content/1077014?ClassId=6169
上一篇: 安徽力聚集团“一三五”党建工作法激发民营企业新活力

下一篇: 池州学院研究部署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暨“三全育人”工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