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东市重点抓好非公企业集聚区党建工作。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多元化、立体化”措施,抓牢抓实园区党建工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园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激活非公企业发展活力,助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发挥“系统化”组织优势,强化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园区党工委+驻区企业党委+党建指导站+企业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体系,由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兼任驻区企业党委书记,压实党建责任。全市3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5个市级园区均依托园区综合办、党群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确保有人抓有人管。确定园区非公党建项目36个,助力园区健康发展。坚持每季度下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示单,精心设计党日主题,将每月15日作为园区非公企业党员活动日,采取理论宣讲、情景互动式党课、车间微党课、“班前班后半小时”、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每年受教育党员达3000余人次。
开展“规范化”组织建设,提升“两个覆盖”水平。每年开展摸底排查,建立“一户一表”实名制台账,实行网上动态管理。实行“三个同步”抓建组,在筹建企业时同步组建党组织,在招工时同步引进党员,在投产时同步成立党组织,共有67个园区企业在成立时同步建立党组织,园区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81.1%,职工100人以上非公企业单独组建率100%。实行发展党员“四个倾斜”,每年发展园区企业党员约200人。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有活动、有作用”五有“硬杠杠”标准,建立 “4个名册、5本台账、8项制度”。逐级开展星级评定工作,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市园区已评定五星党支部32个、四星党支部87个,95%的非公企业党支部达到星级标准。
推行“精细化”教育管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针对园区非公企业点多面广,企业党员职业分布分散、流动性大等问题,印发《丹东市园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四种管理模式,提升园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对在职党员实行规范管理。推动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化常态化,依托园区党群活动中心,推广“车间微党课”235次,观摩“情景互动式党课”90余次,有效增强在职党员党性意识。对流入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企业党组织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384名未转入党组织关系的党员签订了“双重”管理协议,有效解决了在非公企业工作的村(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盲点”问题。对流动党员实行网络管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指定专人每季度进行联系,有效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现实表现,并开设党员教育微信群、QQ群478个,实现网上教育管理全覆盖。对离职党员实行属地管理。79名因离职、退休、企业停产等情况离开园区的党员已转接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化管理,确保离职党员离厂离岗不离党。
创新“多元化”活动载体,凝聚企业党员群众。深入推进“共产党员先锋工程”, 通过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岗位竞赛”、“为企业献策”、“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激发党员活力。在园区企业普遍设立党员责任区458个、党员先锋岗836个、党员评比台380个,成立党员科技攻坚队132支,开展技术革新项目310多个,有力推动了园区企业快速发展。开展“民营企业高校行”活动,园区内高新技术类、建筑类、医疗类、地产类、食品类等143家民营企业参加,提供758个就业岗位,712名毕业生现场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有效满足我市民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积极开展“爱心帮扶工程”,全市园区96家企业与101个村进行对接,普遍开展对接帮扶工作,两年来投入资金总额836万余元,带动就业人数295人,开展公益医疗463次,提供法律咨询1059次。
构建“立体化”保障机制,助推发展行稳致远。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在园区建立党务人才储备推荐制度,每年组织“红色见面会”,通过双向选择、招考聘任等方式,共向园区企业输送党务人才128人,其中113人进入企业管理层,实现了荐才、储才、用才的良性循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财政支持、党费拨返、纳入管理费用税前列支等政策要求,每年为每个非公企业下拨1000元党建工作经费,为每个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下拨1.5万元经费,解决了党建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合作区建立园区党建扶持专项基金,每年为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新发展党员发放补贴。建立阵地保障机制。全市8个市级以上园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每月坚持开展党建特色活动等,较好地发挥学习培训、民主参与、政策咨询、服务救助、交友娱乐等作用,服务了园区党员群众,提升了园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丹东市委组织部供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