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恼人的“奇葩证明”如今还有吗?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党建网

    据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白阳)办理出境游手续被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兑换破损钞票被要求证明“非被人为故意破坏”……曾几何时,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证明”不仅让群众办事身心俱疲,也让基层部门不堪重负。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作出多个重要部署,要求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司法部负责组织实施。两年过去了,这项工作现在进展如何?有什么进一步的目标举措?记者对有关部门和地方进行了采访。

    为证照办理“做减法”

    北京市民李先生打算近期申请保障性住房资格,他在咨询住建部门后得知,从今年起,北京市保障房资格申请手续已取消全部纸质证明,所有申请家庭成员只需填写“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无须再提供多份申请材料。“原以为得奔波好几趟盖章子,没想到程序简化了这么多,实在是太方便了!”他高兴地说。

    “盖章子”的减少,得益于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的证明事项清理工作。记者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专门成立由部长担任组长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清理工作联络机制,开设“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接受群众投诉,并及时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抓紧开展清理,按期完成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户口迁移证明”等11项证明事项;司法部取消涉及律师执业管理等28项证明事项……据司法部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从群众投诉量看,2018年9月投诉监督平台开通当月共收到群众反映相关问题865件,2019年11月共收到群众反映相关问题15件,投诉量大幅度下降。

    据悉,司法部正在汇总审核国务院相关部门拟保留证明事项清单,为证照办理进一步“做减法”。

    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编制“一”张承诺清单、提供“二”类承诺模板、建立“三”种承诺制度、打好“四”种承诺补丁……这是浙江省台州市在打造“无证明城市”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台州市县两级现已取消7000多项证明材料,努力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办理有关许可登记等事项时,以书面(含电子文本)的形式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当事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行政机关不再向其索要证明而依据书面承诺予以办理。

    2019年5月,司法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天津、上海、四川等13个省、直辖市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5个部门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和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普遍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强化信用惩戒等手段促进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副局长徐志群介绍,从试点情况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推行进一步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企业群众反映良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试点地区和部门累计试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约2500项,涉及公安户籍、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教育、科技、司法行政等60多个领域,有效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长、节约了行政服务成本。

    将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根据国办有关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的分工方案,今年要在全国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根据部署,司法部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针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

    “‘奇葩证明’问题的产生,根本在于政府履职不到位。从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到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这是一个逐步深化、不断渐进的过程,也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下一步,我们将在指导意见出台后,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指导意见的学习,交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典型经验,及时督促指导这项工作全面推行,努力让群众更加满意。”徐志群说。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dgc/20200909/33108.shtml
上一篇: 城市管理要少些砍树的“粗暴之手”

下一篇: 融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怎么做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