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全国共有12位教师当选,其中包括咸阳市旬邑县教师丁海燕。丁海燕是旬邑县一名普通回族教师,中共党员。她扎根贫困山区30余年,恪守清贫,倾尽半生心血开蒙启智、教书育人,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大山深处,点亮孩子们不一样的明天。
在学生们眼中,丁海燕是老师,更像妈妈。她从教30多年,几乎一直吃住在学校。每天从一睁眼忙到熄灯,满眼满心都是学生的事儿。从1999年以来,她所任教的村子有40余名学生考入大专及本科院校,成为全县走出大学生最多的村子。毫无疑问,这是爱的教育、爱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名著《爱的教育》翻译者夏丏尊先生,积极推行爱的教育,不仅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关心学生的学业,也关爱学生的生活。只要听说哪位同学病了,夏先生总会将亲自熬好的汤药喂给他吃。每逢周日,他早早候在学校门口,叮嘱外出学生“早些回来,勿可吃酒”“铜钿少用些”……对学生的爱像妈妈一样事无巨细,学生笑说他管得太多,但从内心感激他。故而,爱的教育,也被称为“妈妈的教育”。
乡村教育需要更多“妈妈的教育”。与繁华的城市相比,一些乡村尤其是山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丁海燕所任教的山区,冬天特别寒冷,有年龄小的孩子怕冷,出现逃学的现象,加上不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孩子缺乏亲情关爱。丁海燕就像妈妈,对学生们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激励着。“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我们挤在一起取暖。”“要是谁鞋湿了,老师给你们烤干;要是谁手冻疼了,老师就给你们焐暖和……”她把教师对于学生的真诚之爱,送到了每个孩子的心头。
“丁妈妈”用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生动诠释了“妈妈的教育”。尽管工资微薄,病痛缠身,但在丁海燕看来,和学生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往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美好的回忆。“为了让这些孩子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贫困中挣扎,我一定要做好深山里的红烛,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正是这种笃定的信仰,让丁海燕像妈妈一样选择坚守,在大山深处弹奏出了爱的乐章。
像丁海燕这样的乡村教师还有很多:只有一只手臂、却身兼老师和保育员,把34年青春芳华献给山里的女教师杜秀兰;同样当选为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她们都是深山里的红烛,是孩子们的“燃灯者”。多一些这样的“燃灯者”,多一些“妈妈的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就多一些动力和希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