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是一个集西部地区、内陆地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既面临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时代挑战,又面临新形势新常态发展要求的现实考验,迫切需要一批敢于担当习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仅是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也是优化全县干部队伍结构的迫切需要,更是习水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
鲜明用人导向,明确工作目标。挑选优秀年轻干部,重点看年轻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看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今年以来,习水县委组织部着眼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需要,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三个用人导向”,打破年龄、学历、身份、性别限制,县委组织部每年动态掌握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政治上靠得住、素质上过得硬、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拓宽选人视野,发现储备干部。坚持“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原则,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近年来,习水县打破体制壁垒,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不断健全在更大视野更宽领域广纳群贤、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一是海选一批。通过换届调研“大回访”,面向一线储备后备干部368人,打破年龄、学历、身份、性别限制,统筹抓好基层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储备工作,227名科级后备干部平均年龄30岁,女干部93名、少数民族干部7名,切实做到从严把关、广纳贤才、优中选优。二是优选一批。将从严引进的88名全日制研究生,7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68名国家下派支部书记纳入后备干部库管理,进一步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三是储备一批。按照年龄学历、专业特长、熟悉领域、培养方向、培养周期等,分类建立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台账,针对性实施培养措施,帮助成长成才成事。
锻炼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第一线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有利于其打牢根基、行稳致远。近年来,习水县委坚持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优先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需要多岗位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参加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全县3170名国家干部全脱产包保2350个村民小组,4707名干部包保34595户贫困户140312人,选派36名35岁左右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组长,择优下派212名35岁左右国家正式干部到村级担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主任助理职务,选派25名年轻干部到各战区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切实做到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在实战中历练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着力抓好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举办5期“全县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分领域、分专业对全县近600名科级实职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实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业务知识专题讲座60期,涉及扶贫、交通、住建、卫计、教育、金融、旅游等部门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相关领域领导干部3000余人次,相继选派252名年轻干部到上海、重庆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后备干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能力本领。
全程动态管理,严格跟踪考察。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还要做到全过程紧跟,严防成长黄金期变成危险期、早衰期。一是突出从严管理。注重将年轻干部管理纳入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制定《习水县公推选派干部挂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习水县挂职干部日常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谈心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干部管理巡视巡查工作制度,坚持到一线对年轻干部进行从严管理,严格兑现“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机制。二是注重联动协作。定期召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联系会,优秀年轻第一书记座谈会等各类专题会议,定期研判分析阶段性工作,明确各培养单位具体职责。三是坚持动态调整。通过日常研判、定期跟踪了解等方式,对精神和工作状态不佳、工作实绩不明显、群众反响不好的后备干部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对因提拔任用或其他原因调整出后备干部库的,及时进行考察补充,确保年轻干部队伍能进能出、动态调整。
坚持用当其时,激励担当作为。近年来,习水县委建立和完善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制机制,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胸怀、开明的眼界选人用人,广纳英才、广开言路、广拓空间。如2017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一线累计提拔35岁以下干部55人,占总提拔人数的60%。近年来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人数均占总提拔人数的50%以上,优秀年轻干部向一线聚集氛围进一步彰显。
(作者为习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