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乡镇能人

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务川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贵州党建云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作为“书记工程”,着力构建源头选拔、跟踪培养、全程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聚力用劲打好“选、育、管、用、带”组合拳,让乡村振兴人才活起来。

  突出引领性精准选。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注重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择优培养既敢想敢做、敢冲敢闯、百折不挠、善于学习、带富能力强,又善管理、会经营、能发展、懂农业、爱农村的村级组织领军人才队伍。目前,已有29名对象纳入第一批培养计划。2019年,黄都镇结合村“两委”“一肩挑”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将敢于担当、善于经营、为民情怀较强的年轻干部杨丹武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在他的带领下云丰村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增收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村级组织从软变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20年杨丹武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同时,围绕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增派4名同步小康第一书记、重新调整充实67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通过“双挂”向边缘村选派乡村振兴挂职优秀人才46人,实现优秀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聚集、锤炼党性、蹲苗成长。

  突出针对性对标育。紧扣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教什么,乡村振兴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围绕提高针对性、兼顾差异性,采取“理论+实践”“走出去+请进来”“中职班+党校大专班”“定岗培养+挂职锻炼”等方式,全面快速提升乡村振兴人才能力素质,大力培养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目前,已开展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训班2期58人次,开展中职学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开设特色班、大专班各1个,培训67人,挑选30余名乡村振兴人才到福建、上海等地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邀请小康路上的“领头羊”唐书浪到县委党校为乡村振兴人才现场授课。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授课,为培养对象把脉定向、加油鼓劲。

  突出连续性跟踪管。持续深化“五个一”工作法,动态跟踪管理全县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让其真蹲实住、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同时,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实绩档案,如实记录培养对象教育培训、工作实绩、思想动态等情况。根据日常督导考核、年终目标考核和个人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表现较好、工作实绩突出、政治素养过硬的乡村振兴人才纳入优秀干部队伍库,优先选拔使用。浞水镇长江社区“铲车第一书记”刘俊才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苦战决战脱贫攻坚,用好用活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主导型模式”通过飞地发展30亩赤松茸集体经济林下产业,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突出实践性定岗用。坚持“一村一方案、一人一培养计划”,聚焦花椒主导产业,依托500亩以上坝区和香榧等特色产业,制定出台《务川自治县乡村振兴人才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实施“村社合一”意见》《务川自治县金融支持股份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扶贫、农业、交通、水利、发改等部门涉农资金和项目资源,加大对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广泛参与、多方支援的良好态势,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信心。坚决用好合作经营、资产经营、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多种发展模式,盘活资源资产、创新发展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目前,乡村振兴领办合作社(企业)34个,发展产业项目58个,创建示范基地27个,协调发展资金5482万元,带动2万余人共同发展。

  突出指导性传帮带。根据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帮带台账,明确1名县级领导和1名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帮带1名乡村振兴人才,实行每月开展1次以上谈心谈话和深入村(社区)调研,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推进情况,找问题、理思路,教方法、传经验,鼓干劲、提要求,助其成长,铆足精气神。帮助招商引资,找资金、带项目,切实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县委实行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或交流会,邀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了解思想动态、工作实绩和面临困难,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鼓励。实行“一村一策”,制定发展规划和帮带培养计划。同时,认真落实“双千帮带工程”,择优选择25家企业帮带32个村重点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cmsFront/contentFront/105000/1130/1596184243999007.htm
上一篇: 岑巩县:组团式帮扶破除人才发展短板

下一篇: 麻江建强“三支队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