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丹寨县各大产业基地沁满了丰收的喜悦,采摘、装车、施肥、除草、喂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丹寨县着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精彩呈现。
丹寨县坚持把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巩固脱贫成果的“红色引擎”,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鼓舞农民积极性涨起来,凝聚起全面衔接乡村振兴高质量跨步前行的“红色力量”。
党企“联姻”,产业发展有劲头
“以前我们种苞谷,效益不好,今年把土地流转给村里面发展产业了,除了打工还能收租金,主要是能照顾到一家老小。”在硒锌商薯种植基地,南皋乡石桥村村民王家文激动地说。
今年,丹寨县新引进了一家硒锌商薯加工企业,专门从事生产加工硒锌商薯淀粉及相关附加产品,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加工硒锌商薯3万吨以上。“有企业包收,我们村才敢带动村民大胆地去种,今年计划收商薯3.75万公斤,产值大概28万元。”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武自信地说。
据悉,丹寨县已流转土地3850亩用于商薯种植,建成千亩商薯基地6个,预计商薯总产量2.05万吨,产值达1599万元,带动6550户,户人均增收2441元。
支部“结亲”,脱贫致富有盼头
2017年以前,高排村缺乏发展动力和干劲,一直是县里“出名”的后进村,而隔壁的马鞍村,富民产业一茬儿接一茬儿,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喜滋滋。王启礼带着村干、党员代表上门观摩,在马鞍村产业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提子排列有序,处处荡漾着产业气息,王启礼悲喜交加。
丹寨县按照“联思想带观念、联组织带提升、联技能带致富、联产业带发展”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着力把强村发展经验“复制”到弱村,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排村建成提子基地58亩、林下天冬基地300亩,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2500元。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丹寨县122个村居均参与“强村带弱村”行动,40个强村与59个弱村结对子,建立联合党总支或党支部16个,13个强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开展交叉任职。
头雁“引航”,贫困群众有奔头
杨胜海是兴仁村的村支书,也是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近年来,兴仁村坚持党政“联”抓工作思路,由党支部领办兴仁村宏润发养殖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党员片区组长”负责制,将吊瓜产业划分为7个片区,由党支部成员认领,负责片区内的产业日常管护。
“我们的土都拿来做实验了,如果亏了,哪个负责。”听说要发展新产业,村民们质疑声不断,回忆起2018年刚尝试发展吊瓜产业时的情景,杨胜海记忆犹新。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杨胜海首先发动村里的党员试种了32亩,收成很可观,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主动申请加入种植行列。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关键。丹寨县将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支撑,以目标绩效考核为抓手,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