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领,以“基层党建提升年”为抓手,通过“点+面”、“育+用”、“督+帮”的“三套组合拳”有力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点+面”结合,夯实基层党建。基层党建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既要在统筹兼顾中善于抓住重点任务,也要全面推进。一是狠抓“示范点”。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提升年”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一批典型、先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市委组织部细化示范点建设类型、重点任务,在全市范围内精心挑选40个市级示范联系点、183个县级示范点,其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带头,负责联系德江县楠木园社区党总支,领衔推进楠木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8名部务会班子成员示范推动,分别联系1个基层党建示范点;15个内设科室主动参与,分别联系2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划拨66万元党费用于支持示范点培育建设。二是延伸“连接线”。按照“一个领域、一个特色、一个创新”的思路,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提升年”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方案》,提出“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理念,结合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实际,鼓励探索创新,突出党建特色,重点在农村、城市社区(含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机关(事业)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学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专项工作等9个领域,加强分类指导,培育一批丰富多元、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示范点,以点连线,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观摩的示范带。三是拓展“辐射面”。按照“典型引领、规范提升、分类培育、均衡发展、全面进步”的思路,将示范点培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党建述职范围以及年度组织工作评价,对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培育重点、培育步骤和保障措施进行细化明确,要求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市直各工委认真落实,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起草《关于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年的工作提示》,明确每月达标数量、任务和责任,6月底,全市有序推进1856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命名授牌100个2019年“全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育+用”结合,强化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点,统筹推进基层队伍的培养和使用。一是着力人才培训“赋能”。根据《铜仁市2020年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方案》《铜仁市“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依托省内各级培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农村人才培训,把基层一线农村人才普遍轮训一遍,同时,依托新时代大讲堂,积极整合以会代训、视频会议等方式,结合实际制定不同培训计划,开展“分类式”“分级式”培训、轮训。上半年,各地以会代训、视频会议等形式开展培训255期66056人次。二是创新学习教育“强智”。深化拓展“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党建”,着力推进远程教育转型升级,截止目前,《铜仁党建直播间》共计制作播出视频95期,覆盖全市430万党员干部群众。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利用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在网络学院栏目开通“疫情防控”专栏,实时转播优秀疫情防控相关课件,确保疫情防控抓得紧、理论学习跟得上,截至目前,专栏平台上传选修课件428条、必修课件563条,单条课件学习人数达9.7万人次。三是注重基层一线“用才”。严格落实“1+5”激励关怀体系,坚持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在挂牌督战中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评估验收成效好的脱贫攻坚一线人员,优先提拔重用、优先招录招聘、优先转任调任,2020年以来,提拨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468人,晋升三级调研员以上职级24名,调任公务员23名,表彰优秀共产党员300名、先进基层党组织200个,走访慰问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及家属11787人次,及时发放28名脱贫攻坚一线因公死亡人员抚恤救助资金1464.33万元,全面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生活补贴、工作经费、人生保险等待遇措施。
“督+帮”结合,提升治理水平。基层党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社会治理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一是强化挂牌“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挂牌督战工作机制,细化分解挂牌督战14项任务清单,统筹市县两级组织系统81支督战分队,紧盯25个(其中沿河县22个)剩余贫困人口在500人以上的乡镇和1786个有剩余贫困人口的村等重点目标,主要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攻坚能力等方面内容,做到责任压实全方位、问题排查全覆盖、整改提升全过程。截至目前,省级督查反馈的67个问题和市级发现的593个问题均已整改完毕。二是创新机制“治”。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德江县2020年包保联系“五个一”工作方案》的通知,探索推出了成立一个包保工作专班、建立一个包保任务清单、细化一套分区包保方案、帮助协调一批重点项目、建立一套协调机制“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完善市级领导包保联系区县工作制度,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五个体系”建设,培育“四型”社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织体系、干部队伍、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全市12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单元,新成立党组织101个。三是实现联动“帮”。出台《全市先进村赴沿河县开展“1+1”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从全市9个区县选择30个“组织力强、产业发展好”的先进村“1+1”结对帮扶沿河县30个贫困村工作,重点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产业发展、完善组织方式和做好产销对接,将被帮扶贫困村列入2020年中央和省组织、财政等部门扶持沿河县每村100万元村集体经济申报项目,授权先进村党组织书记负责项目发展及经费使用;制定《关于“9+2”帮扶沿河县产业发展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探索由9个区县和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共同支持沿河产业发展的“9+2”帮扶模式,聚焦沿河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辣椒、食用菌、红薯、生猪和生态鸡养殖等“短平快”扶贫产业,目前,已帮助解决产业帮扶资金5400万,同时,还将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的50%,共计2.46亿元投向沿河县,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张羽洪)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