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干部风采

鲁再侯:“菌美乡村”领路人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鲁再侯,一名从村民小组长、综治维稳员、村务监督委主任、一步步成长为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组干部,工作中,始终从严对标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始终将自己当做一名村民做到为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强化责任担当

  践行为民宗旨

  一直以来,始终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坚持抓好班子成员日常学习教育,以学促干,以干促学,不断提升班子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并结合村情,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部群众关系,在他的带领下,四角田社区“两委”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的步伐越迈越快,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国家森林乡村、保山市“党建+生态”示范村。

  找好发展之路

  打造“宜居”乡村 

  社区共有可耕地3002亩,茶园5895亩、桑园1377亩,到户管护森林面积34000亩,虽然有自然资源丰富、临近县城等优势,但以往群众背靠“绿水青山”但收入却不见起色。为此,社区带领党员干部、致富能手集思广益,确定了“护生态、强产业、显特色、促招商,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茶叶、蚕桑、菌子、水果、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发展路径,用行动留住美丽乡愁,建设幸福家园。

  

  传统产业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2户,引进和扶持茶叶加工企业6户,联合临近茶区组建了东片区茶叶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企业+茶农+市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涉茶农户全入社、培训管理全覆盖、鲜叶下树全收购。通过抓原料关、质量关,逐步扭转了之前的技术弱、原料散、规模小的粗放发展方式,茶叶产业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

  新型产业扶农户。通过强化与龙头企业合作,走“公司+基地+桑农”的发展模式,公司直接扶持到户,与桑农签订种植养殖销售合作协议,签订最低保护收购价,由企业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农户产业发展积极性大幅提升。2018年底,打造“一村一品”又种植桑树417亩,占全镇新植面积的50%,目前社区已成为全镇蚕茧养殖数量最多、单产最高、收益最好的村。

  

  特色产业亮风采。社区有着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以前每到菌子上市的季节,村民们满山跑,菌子无论大小,见到就摘,无序早采现象严重。在社区的大力倡导和牵头下,在全县率先采取“围林管护”的办法,广泛营造“林有其属、菌有其主”的管采模式,实行农户自主管理、采收,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大家护林、护树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

  

  水果产业增收入。通过结合实际分析、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引进云南新贵农业入驻,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发展刺梨、黄桃、李子等产业,变常规品种零星种植为引进特色品种连片发展,促进水果产业增量提质,并成立了“昌宁县田园四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243户建档立卡户吸纳为社员并进行了全覆盖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发展水果产业,让群众眼中的“懒庄稼”变成了增加群众收入的“金果果”。

  

  旅游产业树品牌。社区依托离城近、生态好、交通便利以及野生菌为主的家常菜特色打造乡村旅游,通过借助各级挂包帮扶单位力量,全力发掘、提升文化内涵,积极争取县旅游办支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开展绿色骑行、徒步比赛等活动,逐步积攒人气。目前,社区出版摄影文集一本,在各媒体刊载外宣稿件200多条,建成樱花观光大道28公里,自行车山地环游道路12公里,发展农家乐6户,垂钓中心2个,真人CS场地一个,活动场8个,足球场1个。

  当好一名合格党员和好村民

  通过项目夯实脱贫基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做到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入户,他总说“我跟你们去”、“开我的车吧”、“再多看几户”,始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农村电网提升改造、村组道路硬化、小学校舍建设等工程,让社区基础设施实现大的改观。

  

  家长里短常记心上。2019年社区名应届高考生以574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但是由于家庭困难且爷爷瘫痪在床,他的学费给家里带来了巨大压力,社区联合春城晚报保山新闻部专门对其情况作了报道,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累计筹集资金1.5万元,圆了高考学子的大学梦。

  稿件来源:昌宁县田园镇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8/14/334519.html
上一篇: 【云南百名好支书】李德寿:幸福新侨乡的领路人

下一篇: 沈红果:小山村里的“致富明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