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干部风采

【云南百名好支书】赵家清: “司莫拉”的守护者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6月的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村,各项围绕旅游产业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赵家清时不时接着电话或停下来与村民交谈,很多事等着他去处理,对村情村务的熟悉让他能快速融入每项工作。这,也是这位云南省“百名好支书”数年来的工作常态。

  把实事办到乡亲心坎上

    10年前,赵家清当选三家村党组织书记时还不满30岁。在59岁的三家村监委会主任杨家爱眼里,这是个勤奋、虚心、热心、上进的年轻人。“家清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以来,把村‘两委’干部拢得像一家人,团结协力带着大家干出了一些名堂。”

    赵家清上任之前,村委会常常铁将军把门。他上任后,配强村组干部队伍,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24小时轮班。“我们做基层工作,就是为群众办事,群众来了找不到人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从此,村委会就成了赵家清的半个家。白天进村入户、处理村民事务、到乡镇协调工作,晚上整理各种材料。“工作时间谈工作、饭桌上谈工作、火塘边谈工作、田埂间也谈工作,一般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从村委会到他家只有1.3公里,但他基本来不及回家吃饭。”三家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家达细数着赵家清的种种表现。“做事雷厉风行,每次去乡里或县里开会,当天就传达落实,从来不会隔夜。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哪个负责哪里,当天就安排到人。”“任务分解下去后,他会跟进完成情况。大家搞不定的工作,他会去兜底。”“可能当过兵,做过协警,硬气懂法,又很接地气,所以处理问题和解决纠纷的能力很强。综治维稳员和监督委主任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都被他搞定了。”

    其实,赵家清做群众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刚入村那两年,三家村的矛盾纠纷比较多,赵家清也遇到过有人把手指到他鼻子面前,有人把口水吐到他脸上的情况。“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农村工作经验不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嘛。”乐观豁达的赵家清这样说。

    2019年,人居环境改造补短板工作中,何家寨一户人家不愿意装窗户,几番工作下来也没有成效。一天晚上,赵家清与挂钩何家寨的李家达一起去做工作。晚上12点,工作仍没有进展,李家达有事先离开了。深夜3点,李家达接到赵家清的电话,激动地说:“做通了!终于做通了!”“说实话,他自己家的事都没有这么上心。他家搞家庭建设时,他只负责把师傅找来,其他的事都是父母和妻子搞定的。”李家达说。

    如果不是责任使然,谁愿意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做这些细碎的事;如果没有一片赤诚之心,固执的村民又怎会被打动。那些顺利解决的兜底难题背后,桩桩件件都饱含着赵家清对父老乡亲的真情。

    在赵家清的带动下,村“两委”拧在一起,连成一条心,推动着村内各项工作。10年间,三家村先后获得了清水乡“最美庭院”示范点、省级卫生村、国家传统古村落等殊荣;三家村基层党组织获得腾冲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2019年,三家村“党建促脱贫”案例入选中组部选篇;赵家清先后获得清水乡优秀共产党员、腾冲县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百名好支书等荣誉。

  探索乡村善治新路

    “帮五保户买油盐柴米、生活用品;送生病的村民到卫生院;甚至是把醉酒的村民送回家……大事小情都有人找他。村干部真不好当!”中寨党支部支部委员孟战洪说。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个百事通、万金油。而这些,只不过是赵家清主责之外的一些小事。

    调解群众纠纷,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利和利益,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这些都是赵家清带领村“两委”要做的事。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这些,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压在赵家清和村“两委”肩上的重任。“仅靠村组干部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通过壮大乡村治理队伍,去落实好最后200米的工作。”

    2020年,腾冲市确定了26个“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示范点,三家村是整村推进的示范点。在村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三家村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1个基层党组织,1个自管组,外加N个群团组织。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群众选出了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生产监管员、乡风文明宣传员以及路长、巷长、院长的“三员三长”,分块负责村庄治理各项工作;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村民小组、文艺队,村里的群团组织都是N里面的一分子。

    三家村靠近腾冲城,外出打工的人占到了80%,留守老人中老弱病残群体有很大一部分,还有4个五保户。通过N个群团组织,独居老人水龙头坏了、电灯不亮、生病吃药的事有人管了;丧失主要劳动力家庭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有人帮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庭院美化、文化传承等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问题有人关注了……三家村,逐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让司莫拉承载更多人的梦想

    中寨司莫拉村有500余年历史,73户农户299人中有佤族271人。身为中寨人,中寨的发展变化,赵家清体会最深。

    以前的中寨没有现在的精气神。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们在村头路口坐着抽烟、说闲话,还有一些人把时间耗费在赌博喝酒上;没有人在乎村容村貌,村头寨尾脏乱差。

    “不响的鼓要用重锤敲。”身为佤族又担任党总支书记和村主任,赵家清觉得改变中寨是自己的分内事。他经常督促闲散聊天的年轻人,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在村内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培训;带领村民们制定了“十条村规民约”,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把制度落实、评比结果与各种惠民政策挂钩,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通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宣讲,带领群众算对比账、讲政策……为脱贫攻坚凝聚精神力量。

    现在的中寨已看不到闲散的年轻人,大家都鼓足干劲谋发展。寨子里人居环境、乡村风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在中寨挂牌成立,司莫拉开始朝着集乡村生态农业观光、民族风情体验等为一体的4A级国家知名旅游景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方向发展。

    2016年,赵家清的妻子在中寨开起了村里的第一个农家乐。这个收益不错的农家乐在全村发展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已经停业了。规划里,他家560平方米的农家乐将被改为村旅游合作社的展馆,他的妻子也将成为合作社的讲解员。“她一开始是有点情绪,我告诉她,中寨的旅游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这是三家村发展的长远规划。虽然短期内家庭收入会比以前低,但整个三家村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旅游受益。将来的日子一定比现在好过。” 这次,善于调解的赵家清,做起了自家媳妇的工作。

    党的光辉照边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三家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拥抱机遇的三家村人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既包括行动也包括思想。

    “群众思想上的困惑、认识上的差距都需要我们去理清、弥补,要让大家真正跟上发展步伐。”“不只村民需要改变,我们村‘两委’也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破解。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何补齐短板,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如何提高融入新发展的适应力、行动力、创造力?因为未来的司莫拉,已不只是中寨佤族的司莫拉,它承载着更多人走向幸福生活的使命。”作为三家村的领头人,面对发展新机遇,赵家清开始着手破解他的新课题。

    傅华平、蔡文雯、王丹妮(保山日报)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8/4/333334.html
上一篇: 赵海深:53年如一日践行使命担当

下一篇: 【云南百名好支书】周全国:架起连心桥 办好暖心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