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于敏回忆氢弹研究历程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原标题:埋头苦干,富有奉献精神

  于敏回忆氢弹研究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弹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二机部部长刘杰、副部长钱三强认为,氢弹比原子弹在科学技术上要复杂得多。突破原子弹以后,氢弹要快上,就要早做准备,早做预先研究。但是,当时研制核武器的大本营二机部研究院,正在全力以赴地突破原子弹。为了不分散研究院的精力,他们就把氢弹的预先研究安排在原子能研究所。

  1960年12月,钱三强首先组织黄祖洽等带领一批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小组,为了保密,代号叫“中子物理研究小组”,开展氢弹的基础研究。一个月以后,我也正式参加了这个小组。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思想很活跃,奋发图强,埋头苦干,非常富有奉献精神。

  开展核武器研究,要研究热核燃烧的现象和规律,电子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那时,我国只有一台每秒1万次的104电子管电子计算机,主要的机时要保证主战场,给研究院使用。我们每个星期只分到十几个小时。但我们就是靠着这个小机器,每周的这十几个小时,通过全组科研人员4年左右时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对有关的物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充分论证后,进行了重点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每个数据做了由表面现象到物理实质的系统的、细致的理论研究和分析,解决了一系列基础性的问题。

  当时,提倡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我们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为指导思想,研究了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状态下的许多基本物理现象和规律,得到了许多有关热核燃烧的内因和外因的重要现象和规律。同时,我们还对氢弹的原理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技术途径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实践证明,这个小组当时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后来突破氢弹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那个小组、对那段时间的非常有意义而又颇有成果的工作还充满感情,非常怀念。

  (摘编自《请历史记住他们——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暨南大学出版社 科学时报社/编)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9/8/336974.html
上一篇: 战火中的中国科学家

下一篇: 伯父周恩来的读书方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