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大理市委老干部局、大理老年大学紧紧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直奔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在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先后到市教体局等5家单位和13家乡镇(街道)、3家民办培训机构、10家非遗传习所调研座谈,广泛征求办“家门口老年大学”的意见建设,形成《大理市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大学办学调研报告》等3份,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中共大理市委组织部 中共大理市委老干部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大学办学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组通[2019]47号)文件。市基层老年大学办学领导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各乡镇(街道)、各相关单位申报的办学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先后同意设置18家分校、32家教学点,切实解决了老年朋友报不上名的现象,在全市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在基层老年大学设置上,大理市注重与思政建设、与非遗传承、与城乡文化、与优质教育、与养老资源、与社会力量“六融合”,实现全市老年教育多领域、多元化办学。
与思政建设融合,增强党组织凝聚力。针对各乡镇(街道)党组织老党员较多的实际,各乡镇(街道)分校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党校、科技培训等组织老年朋友开展短期集中培训;结合党组织“三会一课”开展定期培训;通过乡村广播、党支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时时培训,实现农村老党员与老年教育有机融合。目前全市建立乡镇(街道)分校11家、村(社区)教学点22家。
与非遗传承融合,传承带动群众发展。将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引入老年教育中,让老年朋友为非遗传承助力。市基层老年大学办学领导组与市非遗所通过实地调研现有非遗传习所情况,在条件成熟的白族刺绣、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白族服饰、剪纸和彝族服饰彝族刺绣等方面建立了10家老年大学非遗传习所教学点,让非遗文化遗产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璞真白族扎染教学点为周城村千余名白族妇女提供免费扎染技艺培训,上关兆邑村白族服饰传习所教学点培训妇女制作订单产品,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下步,大理市还将积极探索体验式学习,将非遗教学点作为大理老年大学的游学基地,打造老年大学研学游,推动大理旅游升级。
与城乡文化融合,繁荣发展老年文化。乡镇(街道)分校对各村(社区)文艺队伍等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将现有活动正常、定期开展活动的文艺队伍、洞经音乐会、诗书画组排为专业班级,规范班级管理,组建村(社区)教学点。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文化分馆的作用,定期开展培训,将老年朋友列入培训范围。通过教学点不断规范让城乡文艺队伍人员不断增加、活动不断规范,城乡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西窑教学点已于去年8月正规开班招生,并在抗疫、红白事中积极发挥作用。
与教育资源融合,不断拓宽服务功能。在职业中等学校积极探索成立了大理老年大学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分校。充分利用职业中等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队伍,结合职中的特色设置了插花、茶艺、音乐、舞蹈等4个班,积极接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学习。同时,为老年人开放场地、食堂等,为他们便利化学习提供支持。目前职中分校正在招生,计划于9月初开学。
与养老资源融合,不断探索养教模式。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在南山养老院、锦鑫养老院、龙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院(中心),成立了2所分校、1所教学点。根据养老院人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保健、绘画、书法等课程内容,总校还定期到敬老院联欢,推进养教一体化,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社会资源融合,不断延伸教育领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通过与大理供电分局、大理震东健身、大理十畝、大理州健身舞俱乐部等4家积极协调,成立了3家分校、1家教学点,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布局。供电分校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州比赛荣获彩霞金奖、优秀组织奖等。州健身舞俱乐部举办了“水兵之花耀苍洱、旗袍秀美俏佳人”百人齐舞+旗袍秀三周年庆典活动。
同时,大理市还成立了市直机关老体协、艺术团、书画小组、诗社、京剧联谊会等5个活动团体;积极探索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利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网上老年大学平台,发动全市学员注册学习,现已注册1626学员,学习次数达24385次,个人最高学习时长18706分钟,书法老师陈赤的《汉字结构举要》入选首批中国老年大学网课录制名单,学校荣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战疫教学活动成绩优异荣誉证书。实现了老年朋友在家门口上学和在家上学等多种学习模式,把老年教育办成了全市广大老同志学习养老、文化养老、延年益寿的良好平台,办成了老同志的精神乐园、快乐天堂。
杨瑞梅(大理老年大学)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