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广东韶关乐昌市农技站党员农技师李明在北乡镇委党校授课时,把“两山”理论融入农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这是乐昌市镇街党校开课的一幕,也是韶关10分钟基层党员教育圈建设的一个缩影。
全覆盖,让党员就近学
如何解决山区基层党员到镇街党校路途远、时间长的问题?
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党校建设的意见》,立足山区实际,按照有领导机构、有学习场地、有授课老师、有学习计划、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等“六有”标准,制定推动镇街党校运作10项措施,从组织架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示范点打造、目标考核等方面进行细化,在建好镇街党校的基础上,推动镇街党校分教点向行政村、村民小组延伸覆盖,打造10分钟党员教育圈,让农村党员在家门口、闲暇时间就可以接受教育。
“现在党校教育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去上课耽误农活了。镇街党校的老师直接到我们村小组上课,1个小时的课程,学习和工作两不误”,浈江区花坪镇花坪村一名党员走出教室时开心地说。据悉,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大分散、小集中”的问题,浈江区在全区设立了101个分教点,在村党小组建立367个镇街党校工作联络站,方便了基层党员就地就近参加学习培训。
在培训场地建设上,韶关注重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一校多用”的原则,主动整合利用乡镇(街道)党员活动中心、小礼堂、会议厅以及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场地作为固定教学场所,配齐办学所需的教学设施,统一标识、标志,把镇街党校牌子挂起来、亮出来,实现镇街党校正常运作。如,武江区龙归镇委党校,依托空置粮仓改造而成的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进行办学,主要包括培训授课片区+配套服务片区、现场教学点、乡建实训场地,设有1个乡村振兴讲堂、3个培训教室、2个小组讨论室、1个乡村振兴展示中心,以及龙归镇冲下村等现场教学点。
特色办,让党员主动学
建好了镇街党校,如何让党员主动走进党校?这是镇街党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推进镇街党校全覆盖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因镇因村办学,结合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一村一品’等,打造一批特色镇街党校或党校分教点,让党校教育更具有吸引力。”韶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镇街党校特色办学上,一方面,韶关市建立市县两级党校对镇街党校办学指导机制,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实提高镇街党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分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任常务副校长、其他党(工)委委员任副校长、镇街组织办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发挥乡镇(街道)党(工)委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特色办学,让镇街党校真正成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油山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镇委党校建设上,我注重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村级党校分教点,把油山镇委党校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品牌”。油山镇党委、油山镇委党校负责人表示。
目前,韶关积极推进镇街党校特色办学,打造了以红色教育为主的南雄油山镇委党校、仁化城口镇委党校、新丰遥田镇委党校江下村分教点等,以乡村振兴为主的南雄珠玑镇委党校、翁源龙仙镇委党校等,以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为主的乐昌北乡镇委党校、始兴太平镇委党校等,一批批各具特色的镇街党校、分教点,吸引着农村党员纷纷走进党校接受教育。今年以来,全市各镇街党校(含村级分教点)共开课2208次,参加培训的基层党员群众达8.7万人次。
师资强,让党员学有所成
“硬件”有了,师资力量如何保障?
2019年,韶关市在全市范围内“海选”镇街党校授课教师,经个人报名、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等程序,从各行各业择优选聘101人组建镇街党校“百人讲师团”,分为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综合管理、先进模范等四大类,其中有中、高级职称人员40名、约占40%。截至目前,韶关市镇街党校“百人讲师团”已开展“送教下乡”400多次,培训党员超过3万人次。
为满足基层教学需求,今年4月,韶关市出台了推动镇街党校运作九条措施,进一步加强镇街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县级、镇级镇街党校师资库,扎实推进“送教下乡”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党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县级师资库,由县级组织部门从县直部门遴选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组成。镇街师资库,以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村级党组织书记为主,以及本乡镇(街道)乡土人才、模范人物组成,确保各乡镇(街道)均有镇街党校师资12人以上。如新丰县从县直部门骨干精英、退休干部、先进模范和优秀实用人才中选聘40余人进入县级师资库,涵盖中共党史、纪法知识、农业种植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等。
“我们都很喜欢来党校,现在镇委党校师资力量强了,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收获,理论水平提高了,实用的农业技术也懂得更多了”,谈起在镇委党校学习的感受,翁源县翁城镇一名年轻党员兴奋地介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