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韶关浈江:“四个突出”激活基层党校“筋骨血肉”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组织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韶关市浈江区在准确领会、吃透精神、严格遵循、讲求实效上下功夫,通过采取完善体系、壮大力量、创新方式、规范运作等措施,激活基层党校“筋骨血肉”,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突出完善体系 为基层党校舒“筋”

1.jpg

  浈江区完善基层党校体系建设,探索在镇(办)、村(社区)、党小组上建立党校机构,积极舒通基层党校“筋络”,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一是突出“高标准”,建好镇(办)党校。浈江区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有关资金,按照每个镇(办)党校10万元的标准划拨建设启动经费80万元,用于支持镇(办)党校硬件建设。10个镇(办)整合会议室、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资源,按照“六有”标准,投入超过100万元建设独立党校办公办学场所,并添置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把镇(办)党校建设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阵地”。

  二是突出“高质量”,建好党校分教点。浈江区指导10个镇(办)下辖的101个村(社区、居民区),整合红色教育基地、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筹集资金超过60万元,按照高质量建设要求,建设了101个村(社区、居民区)党校分教点,购置党员教育培训设施设备一批。将村(社区、居民区)党校分教点打造成基层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提升素质能力的“大课堂”。

  三是突出“高要求”,建立党校工作站。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大分散、小集中”的问题,浈江区引导48个村下设的367个党小组,建立367个党校工作站,组建党校工作站微信群367个,由党小组长负责党校工作站日常工作,并按照方便管理、发挥作用的要求,把党校工作站建设为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进一步延伸基层党校教育培训党员的工作“触角”。

  突出壮大力量 为基层党校架“骨”

2.jpg

  浈江区通过组建区级师资库、镇级师资库、村级师资库,壮大基层党校师资队伍,为基层党校架好“主心骨”,撑起党员教育培训一片天。

  一是坚持“内招外聘”,组建区级师资库。浈江区委党校从浈江区纪检、组织、政法、宣传、农业农村、民政、人社、司法、教育、卫健等部门招聘了60多名思想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教师和优秀实用人才等作为浈江区委党校讲师。同时积极从浈江区外的市委党校、市直机关等单位聘请6名优秀讲师作为该区委党校兼职讲师,组建区级师资库,不断增强区委党校师资力量。

  二是坚持“上请下挑”,组建镇级师资库。浈江区10个镇(办)党校在认真收集统计辖区内党员干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从区级师资库邀请与党员干部培训需要相对应的讲师作为镇(办)党校讲师。同时积极从下辖的村(社区)“两委”干部中,挑选一批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矛盾纠纷调解能手等作为镇(办)党校讲师,推动10个镇(办)分别组建了近30人的镇级师资库,大大增强镇(办)党校师资力量。

  三是坚持“外聘里选”,组建村级师资库。在区、镇两级党校的指导下,浈江区101个村(社区、居民区)党校分教点结合森林防火、防汛、人口普查、创文巩卫等中心工作,分别从市直机关、市委党校、区直机关、镇(办)等单位中聘请讲师。同时从村(社区、居民区)内的退伍军人、乡村教师、退休党员、致富能人等中,选聘优秀讲师作为党校分教点讲师,组建村级师资库,提升村级党校教育培训党员的水平。

  突出创新方式 为基层党校活“血”

3.jpg

  浈江区致力于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通过推行线上“推学”、集中“研学”、上门“送学”等做法,为基层党校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注入了“新血液”,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

  一是线上“推学”,把好“安全关”。疫情期间,为减少党员聚集,浈江区镇(办)党校、党校分教点及党校工作站利用“学习强国”“韶关发布”“韶关先锋”、微信群、干部网络学院等5个学习平台,定期推送更新中央和省市政策、经验做法、课件视频等重点学习内容,既保证了疫情期间的学习安全,也最大程度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党校开展线上“推学”3000次,9000多名党员干部收益,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党员的覆盖率。

  二是集中“研学”,把好“实效关”。浈江区镇(办)党校把集中“研学”作为增强党员党性观念、提升能力素质的硬核措施来推进,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以10个镇(办)党校为主阵地,结合镇(办)党员队伍实际,采取分类、分期、分批办法,对8000多名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并将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学内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三是上门“送学”,把好“需求关”。浈江区村级党校在深入村党小组摸排的基础上,按照党员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确定教学培训内容,由浈江区委党校协调浈江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民政局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送学”小组深入48个村党小组开展上门“送学”活动,提高村级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同时根据农村党员群众的农耕需求,开设“田间课堂”“农家课堂”,把示范户、“土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为党员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近年来,共开展上门“送学”活动120多场(次),教育党员干部6万多人(次)。

  突出规范运作 为基层党校养“肉”

4.jpg

  在完善党校体系舒通“筋”、壮大师资力量架好“骨”、创新培训方式活了“血”的基础上,浈江区通过采取丰富教材、加强督导、规范制度等方式,为基层党校养足“肉”,推动基层党校常态化、规范化运作。

  一是丰富教材,在“深学”上见实效。浈江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浈江区实际,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等领域拍摄10多部“精品课件”,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各领域党员的学习需求。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印制了10000多本党员学习“口袋书”,让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充电”。在疫情防控中,为减少党员聚集,精心制作了3000多份“红色书包”,按照一封《致全区党员干部的一封信》、一张镇(办)社区党组织联系电话名片、一本《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一本党支部应知应会小册子、一本《党员口袋书》、一份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清单的“六个一”的标准送至10个镇(办),由镇(办)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发放给党员干部,推动党员干部的学习深度。

  二是规范制度,在“深管”上见实效。浈江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借鉴区外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规范了校务工作、培训计划、教师管理、学员管理、教学工作、培训总结、档案管理等10多项制度,为基层党校规范管理、有序运作提供基本制度保障。同时,探索建立需求调研、教学组织、调训通报、教学评估等制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校规范运作水平。此外,创新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区委党校业务骨干坚持每月深入10镇(办)党校召开座谈会了解掌握镇(办)党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基层对镇(办)党校的意见建议。并对镇(办)党校场地的完善、规章制度的规范、授课教师的选聘、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制定、教育培训档案资料的归档等进行全程指导,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校科学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深入10镇(办)党校指导工作60多次,帮助镇(办)党校解决实际问题31个,收集意见建议13条。

  三是加强督导,在“深用”上见实效。以浈江区委疫情防控督导组为主体,结合疫情防控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工作,3个督导组对10个镇(办)党员干部学用情况进行督导,查看党员培训档案,对学用效果不佳的进行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改正。以浈江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为主体,通过观看学员群里晒心得、视频打卡交流、在线知识小测试等,加强对参加网络培训的党员干部学用情况的督导。以镇(办)为主体,通过采取每月报告、群内点名、电话通知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学用情况的考学,将学用情况如实记录在党员培训档案。切实推动镇(办)党校和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用。通过强有力的督导,教育引导22名党员端正学习态度,推动1000多名党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具体工作中。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dyjy/zjdx/content/post_7346.html
上一篇: 清远连州大路边镇集中培训村书记

下一篇: 广州首个社区“移动党校”落地新港街!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