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梅州市梅县区:向历史荣光要动力,助推红色苏区振兴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组织工作

  梅州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唯一全域均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县区地处梅州市核心区,是叶帅故里、红色沃土,曾留下光辉足迹。梅县区委坚持“红色+绿色”、“保护+传承”,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引擎,助推红色苏区全面振兴。

  一、以红色基因明确红色价值,抓实红色保护

  一是摸清家底,挖掘红色资源。发动各级党组织、新闻媒体、公益机构多方走访“五老”人员、革命遗属,收集整理红色史料、还原充实红色历史,整理出红色史料20多万字,新发现红色遗址10多处,完成对10多处红色遗址的实地勘察、建档存案,绘制出全区68处重要红色遗址分布图,全面掌握全区红色资源情况。

  二是大力保护,修缮红色遗址。针对红色遗址的社会影响力、革命历史价值和保护现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2896万元修缮保护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等旧址,修建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九龙镇红军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址和纪念设施10多处,集中修缮梅南镇九龙嶂、松源镇蛟花堂旧址群。

  三是重点打造,建设红色工程。由梅县区委牵头实施梅南镇水美村全省首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对原东江工农红军革命旧址群进行连片开发保护,整合组织、宣传、党史、扶贫等部门力量,统筹五类资金5800万元,建设18个主体项目,重点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精准扶贫示范村、红色保护示范区。

  二、以红色文化推动红色传承,弘扬红色精神

  一是著书讲史,厘清红色价值。组织党史专家、离退休老干部、革命烈士后代共同发起编撰红色历史系列书籍,记述梅县区红色革命斗争历史,介绍梅县区红色革命遗址旧址,界定梅县区红色革命价值和地位,共出版《九龙嶂革命斗争历史画册》、《九龙烽火》、《梅县革命斗争标语概览》和《梅县红色故事辑录》等红色书籍4册共70多万字。

  二是扩大影响,举办红色活动。举办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中央和省委党史专家、潮汕揭三地6市党史部门负责人、九龙嶂革命将士后裔等参加,共同商讨九龙嶂革命地位和历史贡献。同时还在多家省市媒体对梅县区红色历史、红色故事进行报道、推介。

  三是广泛宣教,传播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广场、进农村活动,组织瞻仰活动600场次,宣讲红色历史、红色故事100多场次,设立大型红色宣教栏16块,举办重走红军路、红歌比赛、红色摄影大赛、红色小品评比、红色文艺晚会等群众活动30多场次,为中小学生开展“三红观”教育2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

  三、以红色禀赋做强红色产业,凸显红色效益

  一是串珠成链,发展红色旅游。立足全区红色资源分布,采取分区打造、分步建设、串珠成链的办法,以红四军在梅活动的九龙嶂、同怀别墅,叶帅故居雁洋,孙中山故地、丘哲故乡松口为主线,打造红色小镇、建设文创基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为红色梅县引入人流,打通致富动脉。

  二是集中整合,开办红色教育。依托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和全省首批“红色村”资源优势,整合红色项目、红色资金,建设大型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干部教育培训学校,唱红歌、看红剧、讲红史,重走红军路、重现红军战场、重温红军故事,进行体验式教学,展现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型党性教育、红色培训200多场次,培训约1.2万人,接待参观体验游客2万多人。

  三是统筹谋划,助力红色振兴。坚持红色项目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将红色遗址旧址修缮保护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设置红色元素路灯150盏、建设红色广场和红色雕塑6处、拓宽主干道路10多公里;将红色文化宣传与红色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建设红色客栈、红色餐厅、红色茶园、红色农场,发展红军茶、红军酒、红色土特产,吸引农户参与、带动老区致富。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dyjy/dyjyjd/content/post_369.html
上一篇: 申请入党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清楚了!

下一篇: 党务小课堂 | “五险一金”要算入党费交费基数吗?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