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借东风融入大战略 大开放打开新局面

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青海党建网

  越发展,就要越开放。越开放,就会越发展。

  2020年金秋时节,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盛放高原。

  透过这个我省倾力打造的具有青海味、中国风、国际范的生态特色品牌展会,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了青海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青海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为抓手,着力解决开放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薄弱、支撑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开放型经济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有序迈进。

  发挥优势 积极融入

  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青海高原,天高地阔,这里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曾几何时一度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劣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国家开放发展战略中我省向西、向南开放的区位比较优势日益凸显。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线,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及中巴、孟中印缅三大经济走廊的交汇地带,如今的青海,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是连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省份,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利用承东启西、南联北拓的战略通道地位和民族地区人文优势,我省进一步增进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对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协作发展,加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努力实现了由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的转变。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我省始终坚持内外并重,做到了对内与对外开放并行,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对内,创新合作机制,发挥对口援青协作优势,提升与东中部地区互动合作水平,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完善自身产业体系,增进技术和人才交流,不断开创东西双向互济发展的新局面。

  对外,聚焦“一带一路”重点方向、重点国家、重点领域,主动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区域经贸交流和投资合作,不断构建面向国际的陆海内外联通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此外,我省不断增强经济基础,全省经济始终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发展势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前,我省继续积极谋划培育做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纺织、高原特色农牧业等一批支撑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产业集群,培育打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生产基地、国际营销网络等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制定出台相应的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开放条件进一步提升。

  夯实基础 健全平台

  开放能力进一步提升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开放环境和健全的开放平台。

  近年来,我省加速构建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全力打造“一主八辅”民用机场格局的同时,陆续开通10条国际新航线,努力迈向高铁时代,中欧班列、西部陆海贸易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高速公路网覆盖各市州。

  全省实现县域大电网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到全省乡镇,农村牧区电商物流网络体系快速延伸,日趋完善的交通网、信息网、物流网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大改革,全省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优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随着外商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优化,截至2019年末,全省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636家,投资总额104.48亿美元,合同外资52.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66亿美元,吸引外商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我省更是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西宁市被列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格尔木市被列为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西宁综合保税区、海东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弥补了我省乃至青藏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和发展外贸新业态的空白;

  请进来,依托传统特色展会——藏毯展,创办了国内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博览会,培育打造新型国际化、特色化会展经济平台;

  走出去,成功举办越南、白俄罗斯、意大利、哈萨克斯坦“青海特色商品展”,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教育、旅游等人文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如今,大美青海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开放发展的天地越来越广阔,对外开放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强化支撑 转换动能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加速升级支撑产业,加快转换经贸动能。

  近年来,我省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创新驱动、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新体系。

  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大力发展藏羊、牦牛、枸杞、沙棘、中藏药材、藜麦、果蔬花卉、饲草饲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优势工业,协同推进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建材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据各市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加快发展旅游、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加快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全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率。

  同时,着眼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培育具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骨干企业。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围绕我省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统筹谋划产业升级和有序转移,发挥重点企业率先“走出去”的优势,支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开发。

  促进加工、服务贸易企业发展,推动加工贸易与新型贸易业态融合,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商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企业出口,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型现代服务贸易企业。

  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支持跨境电商支撑服务和孵化体系建设,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实现产品进出口。积极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全省自营进出口总额实现平稳增长。

  “十三五”以来,新能源产品、特色农畜产品、文化产品等一批新领域特色商品出口实现零突破,传统高耗能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出口格局发生改变。双向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业外资占比有了较大提高,企业走出去承包工程、投资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提升。

  如今,全省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空间领域不断拓展放大,航空口岸不断完善,中欧班列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深入推进……青海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面向“十四五”,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青海必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不断开创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www.qhsdj.gov.cn/html/rdgz/20200910/22765.html
上一篇: 把力量汇成海 把岁月写成歌 ...

下一篇: 青海省受表彰名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