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镇按照“三个一”发展模式,着力以肉牛产业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赶着黄牛奔小康”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党委统筹,打造一种产业特色
“壮大集体经济是带动村民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产业是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2018年镇里统一协调在我村建造了集体养殖场,这回带着大伙儿致富有盼头了!”保康镇巨宝屯村党支部书记徐华良激动地说。
科左中旗保康镇巨宝屯村集体肉牛养殖场
保康镇党委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算好“时间账”“经济账”“特色账”,因地制宜把肉牛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谋划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村级集体养殖场,稳步推进肉牛养殖规模稳步增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筑牢产业支撑。2018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80余万元,在8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建设8座新型、功能齐全的集体养殖场,每座养殖场占地2000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牛舍、贮草棚、看护房等设施。
支部带头,建立一套运营模式
“我养牛经验不多,以前自己养的时候效益一般,现在把牛托管到村里的养殖场,既省心又挣钱了!”在集体养殖场托管代养的保康镇吐古伦柴达木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亚斌笑着说。
科左中旗保康镇吐古伦柴达木嘎查集体肉牛养殖场
该镇着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纳村内无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为社员,对贫困户肉牛进行集中托管代养,同时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在解决村民养殖技术有限、产业发展劲头不足、销路不畅等问题的同时,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赁费2.4万元用于壮大集体经济,该项集体收入以“4:3:3”比例进行二次分配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性事业和以奖代补等惠及村民,目前,辐射带动贫困户478户1404人口,实现每户每年增收2000—3000元。
党员表率,构建一个循环体系
“青贮可是好饲料啊,牛吃了长得又快又壮实,在家就能喂牛,也从源头上解决了放牧带来的村屯养殖污染问题。”保康镇十付犁杖村青贮种植户孙景忠说道。
科左中旗保康镇贫困户打包青贮
该镇探索构建“种养结合、资源回收、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循环体系,以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结合粮改饲、退牧还草等政策,鼓励引导嘎查村党员带头种植青贮,引领农牧民转变种植观念,探索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协调发展模式,落实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达到“1头牛+1亩青贮”,实现资源利用和养殖收益的最大化。2019年,全镇推广种植青贮玉米2000余亩,为肉牛养殖提供优质饲料6000余吨,逐步形成“牛多—肥多—粮多—秸秆多—牛多”的良性循环体系。 (通辽市科左中旗委组织部 刘晨野)
[责任编辑:王圣]
原文链接:http://www.nmgdj.gov.cn/fw/jtjj/202009/t20200901_1551741.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