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中国农科院:新技术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12%

2020-09-23 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100斤稻谷只出50多斤米,精加工面粉出粉率仅为30%……片面追求外观品质、过度加工,导致粮食损耗严重。“如果我国大米和面粉加工出品率提升10%,每年全国可挽回3300万吨的粮食损失,超过全国粮食产量排名第十的湖南省一年的总产量。”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近日向记者表示。

    节约粮食,不仅要在末端的消费环节杜绝浪费,在前端的收储运和加工环节也要减少损耗。如何减少粮食在上餐桌之前的浪费?科技可以助力。

    很多人喜欢吃精米精面,殊不知,许多精米精面都是过度加工而成,既浪费又没营养。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指出,稻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还富含B1、B2、B6等B族维生素、烟酸、谷维素、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但由于过度加工这些营养物质都进入加工副产物米糠、麸皮中,导致超过10%的粮食浪费和70%营养物质损失。

    如何不用过度加工,又能保证大米品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通过碾米度与制品品质间关系分析等研究,开发了大米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及留胚米产品。目前,该技术在多地大米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过12%,提升营养物质含量超过50%,有效降低了大米碾米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损失和营养损失。

    近年来,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使得加工程度低、保留更多营养物质的全麦面粉愈发受到欢迎。不过,全麦面粉的食用品质一直难与精面媲美,这也是全麦粉产品一直打不开市场的根本原因。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发出了全麦馒头等全麦主食加工关键技术,解决了全麦主食食味品质不佳的瓶颈问题。该技术成果在河南某面粉企业推广应用,原料利用率提升了15%以上,并且显著提升了制品的营养品质。 (记者 陈海波)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009/t20200911_808052.htm
上一篇: 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完善生猪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下一篇: 多部门:精准督导 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长江禁捕退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