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党建工作

努力提高公务员绩效管理科学化水平

2020-09-23 作者:佚名 来源: 天津先锋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重德才、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明确责任,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加强日常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奖优惩劣的制度。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探索深化公务员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激发公务员担当作为内生动力,有力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狠抓落实,推动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增强做好公务员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公务员绩效管理作为健全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健全知事识人体系、促进公务员自我改进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贯彻狠抓工作落实要求的迫切需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依据单位目标任务和公务员岗位职责,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公务员,并通过对绩效计划的跟踪问效,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以及难点堵点,及时给予指导,有助于推动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健全知事识人体系的迫切需要。绩效管理既关注目标达成、任务落实,又关注人的作用、人的表现。通过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有助于把研究事和研究人结合起来,把考核事与考核人结合起来,精准把握公务员的工作实绩,从中分析其能力素质,防止从抽象到抽象、凭感觉下结论,解决对人的优缺点说不透说不深、说不出具体事例具体表现的问题。

  促进公务员自我改进完善的迫切需要。通过绩效计划,公务员可以找准岗位在单位整体工作中的定位,明确工作目标;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掌握工作完成质效情况,找出优点和不足;通过绩效反馈,可以了解组织要求和期望,明确努力方向。可以说,公务员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公务员在组织的指导和培养下经常总结思考、严格自我管理、持续改进提高的过程。

  二、把握关键环节,着力增强做好公务员绩效管理工作的精准性

  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多环节的循环运行系统。安徽在开展绩效管理的试点实践中,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注重把握制订绩效计划、推动绩效执行、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反馈运用等关键环节,推动组织和个人绩效持续提升。

  (一)构建精准科学的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评价工作的度量衡,是公务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制订绩效计划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树立实绩导向,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政治素质、精神状态、作风情况等设计绩效指标,制定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和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

  二是把握中心内容。公务员的绩效指标与本单位的工作目标高度相关,应该将本单位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公务员身上,实现人人担责任、个个扛指标。对本单位承担的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相应增加权重,引导公务员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是体现对象差异。既要设置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出勤情况等共性指标,也要根据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岗位性质和职责任务,设置差异化的个性指标;对有多人协作配合的目标任务,还要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和任务量,合理设置分值权重,引导公务员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

  四是注重定量为主。绩效指标和工作标准尽可能做到有量化数值和测评要求,便于准确衡量公务员工作完成好坏。对于不宜定量的指标,也要用数据来支撑和反映定性分析结果。

  五是明确参与范围。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主管领导和公务员本人都应积极参与到绩效计划的制订过程中,通过上下沟通、统一思想、扩大共识,让公务员个体明确并认可自身的工作目标。扩展考核主体,注重引导外部监督和评价,使服务对象、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参与。

  (二)采用简便易行的管理方式。绩效管理工作环节多、流程长、涉及面广,必须采用易操作、能坚持、起作用的方式,才能增强绩效管理的生命力。

  一是注重统筹整合。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的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把绩效管理与公务员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和各类工作业务考核相结合。将业务考核内容纳入公务员绩效指标,不再对公务员个人开展工作业务考核;把公务员平时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手段,以绩效任务进度或完成情况作为确定平时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用专项考核了解关键绩效指标达成情况,关注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公务员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工作态度等;将绩效考核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步开展、同步反馈,力避多头、重复、繁琐考核,切实减轻考核对象的负担。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把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有机结合,按照知情相关原则,让不同的主体评价相应的绩效考核内容,实现多方印证。坚持日常考核精细化,多采用核对业务数据、临时抽查暗访等方式,不听汇报、少看材料,核验绩效指标的进度实效,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反馈指导。坚持评价方法综合化,既关注绩效指标的进度实效,又关注职责分工、工作基础、外部环境、长期影响,既看当前绩效,又看过往积累,还看未来影响。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大数据超常规的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实现指标设计与分解、工作纪实与监控、定期评估与反馈、年终统计与分析等全过程线上操作,切实提高公务员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结果运用的有效机制。发挥绩效管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作用,必须坚持好干部标准,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一是完善反馈改进制度。发挥绩效管理的“诊断”作用,将反馈沟通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对年终绩效考核结果,由主管领导就公务员个人绩效情况与其深入面谈,既肯定成绩,也指出问题,帮助公务员了解短板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确定整改计划。对平时绩效情况,应做好跟踪,及时掌握公务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加强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指导。

  二是完善精准培训制度。发挥绩效管理的“开发”作用,持续加深对公务员能力、素质水平的认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锻炼计划。组织人事部门还可以根据下一轮绩效管理情况,检验评估公务员培训锻炼的实际效果,查找差距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

  三是完善严格奖惩制度。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设置绩效考核奖金,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差异化分配,做到奖罚分明。增强考核结果对职务职级晋升影响的透明度,将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加强反向约束,对绩效考核结果较差的,视情况给予约谈提醒、限期改进、通报批评、组织处理。

  三、深入探索研究,着力增强做好公务员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公务员绩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系统工程,目前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是深入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理论研究。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好公务员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与功能定位,明确绩效管理与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工作业务考核之间的关系,界定绩效管理的范围。推动公务员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相衔接,与党委、政府中心和大局相衔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推动公务员绩效管理与机关效能建设相衔接,构建讲政治、讲担当、抓执行、促落实的工作氛围,促进机关工作规范高效;推动公务员绩效管理与公务员个人成长相衔接,发挥好绩效管理“体检报告”作用,促进公务员持续改进、全面成长。

  二是持续深化公务员绩效管理实践探索。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激励公务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强化考准考实、知事识人,促进公务员以自我改进、持续提升为目标,大胆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着重探索组织绩效向个人绩效延伸,公务员绩效管理与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融合互补,努力突破绩效计划、执行、评价、反馈、改进等环节的重难点问题,特别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简便高效地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努力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建立推行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积累实践经验。

  三是注重完善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把公务员绩效管理作为公务员工作的重要环节,从制度层面作出规范,将各地各部门开展绩效管理中的有效经验做法,固化成政策举措,对绩效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结果运用等提出原则性要求,着力构建务实有效、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丁向群)


原文链接:http://www.tjzzb.gov.cn/djyj/202009/t20200915_76699.html
上一篇: 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坚持从严治部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