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热点透视

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2020-09-23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党建网

    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意义重大。应该说,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但导师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导师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该履行好角色的双重内涵,兼顾好学业指导与做人引导,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和未来的国之栋梁。

    导师群体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取得好的培养效果,使学生健康成长,导师的角色履行至关重要。导师主要职责在于“导”,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要在学业上给予高水平的指导,使研究生能够在学习中开阔视野,迅速了解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要兼顾立德树人的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从而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人才。

    《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应该说,研究生的学业重要,人生观培养更重要,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中要做到专业与思政相结合。导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业的领路人,而且要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一名尽职尽责的好导师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受益匪浅,而且在未来若干年可能都会对学生的人生与事业产生长远影响。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但丁也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这些名言都精准地阐释了一个人才与德之间的关系,在人的成才方面,德育为先,没有过硬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和底蕴,人的才能也难以正向发挥作用,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立德树人永远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研究生教育70余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49年最初的研究生在学人数620余人,到2020年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人,培养目标也从最初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目前的培养德才兼备并以德为先的高层次人才。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课题,要完成好研究生培养的当代任务,必须建设过硬的导师队伍。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是导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反映在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导师因素的影响最大。因此,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事业中。对于新时代所赋予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绝大多数导师都认真勤勉地对待,兢兢业业地履责,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当然,导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在评估考核中健全配套的改革措施,以便导师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人才培养上。近年来,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在职称评定和科研评价方面“破五唯”,这些政策有利于高校教师减轻负担、全心投入人才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更需要学校和老师投入精力和心血。研究生导师只有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内涵,才能培养出有大视野、大格局,能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学生,只有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导师。

    (作者:于文秀,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kjww/20200922/34009.shtml
上一篇: “强基计划”将带动教育生态系统变革

下一篇: 陕西科技大学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