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期,内忧外患不断。尤其是,地方实力派不断威胁朝廷权威。先后发生的几次叛乱事件,几乎颠覆了司马王朝。好在,一批忠贞的官员在危难之际立场坚定、深明大义,挽救了危局。一代名臣、一代名将陶侃,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陶侃出身贫寒,一开始在县里是主管渔业的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职务之便,送了一罐腌鱼给母亲湛氏。湛氏非常生气,将腌鱼原封不动地退还给陶侃,还写了一封信对他进行严厉斥责:“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太安二年,张昌聚众反叛,短时间里势力得到很大发展。朝廷命刘弘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率军征讨。陶侃为先锋,在几次交战中大败张昌。刘弘对陶侃大为赞赏,对他说:你将来的功名一定不在我之下。陶侃也因军功被封为东乡侯,食邑一千户,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两年后,扬州刺史陈敏起兵反叛。刘弘推荐陶侃为江夏太守、鹰扬将军,率军抵御。但陶侃与陈敏的关系非同一般,不仅是同乡,还于同年一起进京做官。因此,刘弘的部下不免担心地说:万一陶侃有异心,“则荆州无东门矣”。但刘弘认为,“(陶)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
为了让刘弘放心,陶侃决定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送到刘弘那里。但是,刘弘又将他们送了回去,并说“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
陶侃没有辜负刘弘的信任,多次击败叛军。在战争中缴获的财物,也“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永嘉五年,流民首领杜弢起兵反叛,攻占荆湘一带的大部分地区。陶侃出击,大败杜弢。统军元帅王敦上表拜陶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在之后的广州刺史任上,陶侃一度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把砖从屋子里搬到外面,天黑了又搬回来。面对部下的不理解,陶侃给出了解释:“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由此,也就留下了“陶侃运甓”的成语,意指不安悠闲、发奋功业之人。
永昌元年,王敦起兵反叛,攻入建康,把持朝政。王敦的反叛被平定后,陶侃回到荆州,被任命为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成为接替王敦镇守一方的主要将领。
此时,东晋朝廷也经历了重大变故:司马睿在王敦之乱中忧愤去世,司马绍即位;三年后,司马绍去世,五岁的司马衍即位,他的舅舅庾亮以外戚的身份辅政。
庾亮对陶侃颇为顾忌,不仅对他进行压制和排挤,还修石头城以加强防范。东晋将领苏峻不满庾亮专权而起兵反叛,并攻进了建康城。庾亮丢下小皇帝,仓皇出逃。此时,能够挽救王朝危局的,只有陶侃了。
平南将军温峤用激将法,激陶侃出兵,并要求大家一道推举陶侃为盟主。庾亮也去陶侃处谢罪,表示会引咎自责。陶侃不忘调侃道:“君侯修石头城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
当然,陶侃最后还是以大局为重,带兵平定了苏峻的叛乱。陶侃因此功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加都督交、广、宁州诸军事,后又拜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咸和七年,陶侃病危。临终前,他上书将朝廷封的官职、印信全部交还。史书评价,陶侃位极人臣,却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意为本分守礼,让皇帝放心。
(作者:殷啸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