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坚持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拓宽发展路径,有效推动了嘎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全旗累计实施各类项目70个,共投入上级专项、涉农涉牧资金4700余万元,嘎查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高,2019年49个嘎查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61.97万元,嘎查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以上的占80%,10万以上的占50%。
党建引领夯基础,压实责任稳推进。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压实旗、苏木镇、嘎查三级书记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苏木镇、嘎查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扶持项目、资金、政策落实到位。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优势。积极推进全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全区扶持嘎查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嘎查全部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规范嘎查集体资源资产管理、承接集体经济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制定苏尼特左旗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2018—2020年)三年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形成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分阶段落实、一体化推进的工作体系。强化专项考评,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纳入到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苏木镇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及嘎查“两委”任期目标中,公开承诺践诺,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调动了苏木镇、嘎查两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
配强班子带队伍,凝聚力量促引领。落实“四个一、四帮扶”机制,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嘎查,选派49个产业指导员为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结合“两委”换届,将48名创业成功返乡人士、致富能手等人才发展为党组织书记、嘎查长、合作组织负责人,切实增强了嘎查领导班子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整体合力。创新“党员中心户+贫困户”模式,197名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412名贫困户稳定脱贫。大力实施“双带双强”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嘎查大学生培养计划,开展市场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牧区适用技术等培训,组织嘎查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赴呼市、阿盟等地区考察学习,帮助嘎查干部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升了工作能力。
因地制宜明思路,拓宽渠道促增收。坚持“一村一策”,探索实施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推动集体经济规模发展、促进牧民致富增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资源盘活型。利用现有“铁畜”、集体草场、流动畜群等资源,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有偿经营,签订合同契约化推进生产经营,有效促进分散的生产要素向经营大户和能人手中转移,激发牧业产业化规模效益。2019年通过集体草场、集体流动畜等为嘎查共创收580万元。二是入股分红型。实行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嘎查将固定资产、草场、基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或企业,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集体+党员中心户”等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的模式,增加集体收入,实现嘎查、企业、牧户互利共赢。2019年将4个嘎查500万元资金全部投资到运行稳定效益好的合作社当中,变分散经营为抱团联合,年底为4个嘎查分红50万元。三是服务创收型。49个嘎查全部组建牧民服务队,提供劳务用工、农牧机具出租、牧资供应等服务,实行“订单式”“承包式”全程服务,有效补齐了牧区服务短板,增加了经济收入。5个嘎查牧民服务队通过农牧机租赁,为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四是旅游开发型。依托草原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推广“旅游+”“生态+”“农牧+”等模式,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牧业,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巴彦乌拉苏木阿尔善宝力格嘎查借助温泉、疗养院等旅游资源,实现集体经济创收4万元。
健全制度促规范,从严管理稳发展。全面推行“嘎查账目苏木镇管理”制度和集体财务审计制度,嘎查全部建立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监事会,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实现了资金积累与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使用办法制度,对“三资”清查摸底,全面掌握“三资”情况。总结推广巴彦德力格尔嘎查契约化管理成功经验,将契约关系引入到嘎查集体经济管理之中,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基层组织与牧民之间的履约责任,形成公正透明、责权明晰、执行有据的长效机制,使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嘎查集体经济管理中,助推嘎查集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责任编辑:王圣]
原文链接:http://www.nmgdj.gov.cn/fw/jtjj/202009/t20200923_155280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