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围绕“富、强、美、优”建设思路,以“全域思维”谋划产业发展,以“共建举措”推动项目建设,以“共享理念”促进要素分配,创新建立“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精心培育“多点支撑、全域联动、资源互助、利益共享”的集体经济互惠体,有力夯实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物质基础。
“一村富”带动“共同富”,确立“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乌兰陶勒盖镇位于乌审旗东南部,南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产业发展呈现“南农北牧”“农聚牧散”的特点,部分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受地域位置、自然资源、集体资产等因素制约较为明显,一些嘎查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畏难情绪。面对镇情实际,如何统筹产业资源、破解要素制约、促进抱团发展,成为摆在乌兰陶勒盖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立足部分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现实困难,乌兰陶勒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在充分征集嘎查村“两委”及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强化全镇“一盘棋”“一条心”思维,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资源统筹、利益共享”建设理念,探索建立“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各嘎查村“自家一亩三分地”的集体经济老观念,构建“项目联育、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乡村产业新格局,为缺资源、缺资金、缺项目的嘎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党建强”带动“发展强”,构建“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乌兰陶勒盖镇坚持把抓党建与促发展、惠民生紧密结合,以“红色引擎·牧野初心”党建品牌为引领,以“紧跟政策、配套项目、统筹资金、突出重点”工作思路为抓手,以“党支部+集体经济项目+合作社+企业+农牧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综合考虑嘎查村产业基础、发展意愿、群众技能优势等因素,每年重点扶持1-2个“大集体经济”项目,集中投放人力、财力、物力,细化明确集体经济利润60%由项目所在地嘎查村自行支配、40%由镇里向集体经济薄弱嘎查村统筹安排,全力建设以巴音高勒嘎查矿泉水厂、红旗村菜篮子基地、前进村“皇香”生猪育肥园区等重点项目为支撑的集体经济互惠体。在完善运行机制方面,探索推广“产业链上建支部”做法,根据产业项目设立功能型党支部,试点组建红旗村产业党支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整合优势、沟通协作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全镇首个“大集体经济”项目巴音高勒嘎查矿泉水厂已正式投产,年承包收入达150万元,按照分配比例可有60万元用于互助发展,有力推动了党建和发展的“联姻互促”。
“小家美”带动“大家美”,凝聚“大集体经济”工作合力
在推行“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乌兰陶勒盖镇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强化各嘎查村“大家意识”,围绕“区域化整合、一体化建设、系统化推进”建设目标,探索采取邻村合作、跨村抱团、强村带弱村等方式,整合项目、资金、人力等资源优势,联合申报集体经济项目,推动实现工作大融合、项目大整合、功能大集合。目前,红旗村与胜利村联合申报蔬菜种植和冷链存储项目,跃进村、红旗村、巴音高勒嘎查共同入股前进村“皇香”生猪养殖项目,巴音希利嘎查、巴音敖包嘎查、巴音高勒嘎查抱团发展鄂尔多斯细毛羊和乌审草原红牛繁育项目,初步形成“联合发展、抱团取暖”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合力。聚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党支部+集体经济项目+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帮助贫困户拥有可持续收益,待稳定脱贫后适时转变帮扶措施,目前已将21户44人困难群众纳入“联结链”,帮助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用党支部的“大手”紧紧地牵住贫困户的“小手”,携手凝聚起“共建共享奔小康”的幸福合力。
“项目优”带动“产业优”,拓展“大集体经济”实践载体
依托丰富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乌兰陶勒盖镇引导各嘎查村立足村情实际,联合旗“3+1”互助共建单位和企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大力实施“红色产业”培育计划,以党建创新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布局乡村振兴,先后启动实施矿泉水生产、设施农业、农机服务、生猪养殖、拓展训练等一批特色集体经济项目,逐步建立起资源盘活型、公益服务型、文旅增富型、村企合作型、村办运作型5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特别是随着一批绿色生态、优质优产、高附加值项目的落地实施,明显调动起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8年全镇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83万元,2019年达到310万元,同比增长近70%,2020年预计有2个嘎查村超过100万元,2个嘎查村超过50万元,全镇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00万元,真正使支部有了更强的凝聚力、乡村有了更足的精气神、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乌兰陶勒盖镇 雷扬)
[责任编辑:赵彦琳]
原文链接:http://www.nmgdj.gov.cn/fw/jtjj/202009/t20200915_155239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