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乡镇能人

泾县:四个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2020-11-12 作者:佚名 来源: 安徽先锋网

6374019171146157114176408.jpg

  专稿:“十三五”以来,泾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增强和解放人才活力,为推动泾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编好“制度网”

  

  人才活力能否充分迸发,关键看体制机制是否健全完善。为此,泾县先后出台了人才工作“20条”、泾川聚才行动、“泾川英才”创新创业团队(人才)支持计划等“1+7”文件,涵盖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柔性引才的原则路径、人才平台的构建发展、本土人才的选树培育、人才服务的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为打破泾县高质量发展人才瓶颈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引进人才层层加码既不符合地方实际,也不利于人才成长”,泾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红晟表示。“十三五”以来,泾县坚持“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理念,不盲目追求人才的高大上,而是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打动人、以产业链吸引人、感情牌留住人,对特殊人才引进还可以“一事一议”。

  

  杨菁菁就是特殊人才“一事一议”的受益者。今年初,她作为特殊人才家属“一事一议”,引进到宣城市工业学校,解决了夫妻异地的问题。杨菁菁的丈夫,2019年紧缺专业引进人才彭喜明坦言,“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泾县完善、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是我选择这里的‘底气’”。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县新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1500余人,年均增长约9.3%;引进硕士及以上毕业生50余名,均较“十二五”期间实现翻倍增长。

  

  坚持因地制宜,搭建“大平台”

  

  一个地区要在产业上崛起,就不能在人才上塌陷。泾县始终聚焦电机、泵阀两大主导产业,围绕龙头培育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搭平台、引人才、聚人才,加快智能电机制造、泵阀产业规模扩张,抢占市场份额,推动企业发展。

  

  “皖南电机今天的发展,与一直以来县委对电机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与投入是分不开的”,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陈学峰表示。近五年来,仅皖南电机公司技术中心就培养了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4人,博士后2人,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型电机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电机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2019年,皖南电机实现销售收入22.76亿元,实现利税1.98亿元,位列全国中小型电机行业第3位。

  

  “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是我们赢在未来的底气”,泾县人才办负责人表示,创新平台的搭建,既筑牢了吸引人才的“鸟巢”,也让他们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皖南电机的发展就是明证。

  

  今年7月,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泾县电机泵阀产业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下一步,泾县将建设国内最具特色的中小电机集聚基地和国内最大的防腐泵(氟塑泵)生产基地,依托基地建设的创新平台也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传承保护,打好“非遗牌”

  

  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既要有创新企业的引领,也要有一些辨识度高的本地产业,这其中非遗人才是关键。泾县通过设立“泾工巧匠”人才、非遗人才专项津贴,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能人才保护和培养,大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泾县文化产业品牌。

  

  “作为一名普通的捞纸工人,能拥有今天的荣誉,与县委始终注重非遗人才的保护与开发是分不开的”。“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感慨道。“现在,我不仅在公司拿工资和奖金,政府每个月还给我发非遗人才专项津贴,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感到很自豪、很满足。”

  

  不仅仅是周东红,截至目前,全县宣纸、宣笔、花砖、木梳等10类首届24名“泾工巧匠”,在岗在职的国家和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每年都会获得5000元-500元不等的津贴补助。

  

  今年10月,以《千年技艺“掌帘人”周东红》为主题的短视频获得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比赛一等奖,这也是对泾县非遗人才保护与开发最好的褒奖。

  

  坚持走心服务,筑好“安乐居”

  

  人才对于地方是“借梯登高”,对方对于人才是“安居乐业”。多年来,泾县始终把“走心”作为人才服务的关键,以诚心打动人才、以耐心培育人才、以细心服务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正在形成。

  

  比如,泾县开展党委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每年至少组织县领导开展两次以上联系服务专家活动,主动与服务对象精准对接面谈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科研、经营、学习和生活等情况,积极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维护人才利益。每年举办1-2期企业家人才培训班等人才研修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同时,及时兑现人才奖补、扶持优惠政策,五年来,共发放人才津补贴4000余万元,帮助15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落实18名高层次人才人才公寓及购房补助,让他们住的舒心、干的放心。

  

  回顾“十三五”,泾县着力做好人才“引、聚、留”文章,加速集聚了人才优势,推动形成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展望“十四五”,泾县正汇聚蓬勃发展的人才与智慧,为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加快泾县高质量发展步伐提供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www.ahxf.gov.cn/Home/Content/1080264?ClassId=6173
上一篇: 六安市裕安区:聚力招才引智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安徽省2020年选调生招录考试成绩及体检考察的通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