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乡镇能人

优化布局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2020-11-12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党建网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同时,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结构亟须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新出台的《指导意见》,系统谋划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在优化医学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指导意见》紧紧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因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关注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健康,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全科医生和公卫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发展。”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院长李亚军说。

  “13项重要改革任务,对于在新时代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医学教育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于远望说。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层次

  “《指导意见》让我们非常振奋,从国家层面又一次要推动医学大力发展。它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医学教育创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医学人才。”西安交大医学部人才培养处处长张明说。

  事实上,维护亿万人民的健康离不开医术精湛、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队伍。目前,陕西省开展本科以上医学人才培养的公办本科高校主要有6家,分别是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和西北大学6家院校,此外还有一些独立学院开展护理、药学类人才培养。医学专科高职类人才培养主要由各市的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承担。

  于远望认为,对于我省来说,一是从医学人才培养的层次看,本科人才培养能基本满足需求,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硕士及以上人才培养供不应求,尤其是我省目前没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这是限制我省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二是从医学人才的专业分布看,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的本科人才培养也基本可以满足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但是麻醉、感染、重症、儿科以及康复、健康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规模明显不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切实感受到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和建设亟待加强,危重症救治能力亟待提升,对重症医学、感染和麻醉学科的人才培养需要加大力度。”李亚军说。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度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据资料显示,国内各类全科医生总数为30.9万人,不及临床医生总数的9%;发达国家全科医生数量普遍接近临床医生总数的30%,甚至达到50%以上。我国在岗的全科医生多为本科及以下学历,对疾病的诊治与防控能力不足。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匮乏。

  “按照‘健康中国’发展需求,我国需要全科医生70万名,目前仅有30万名,缺口比较大。《指导意见》提出,3年内推动医学院校普遍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等措施,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李亚军说。

  “确实要继续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高职院校要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实用型高职医学人才,切实解决农村缺医问题。陕西中医药大学也拟成立全科医学教育机构,加大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学校将面向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展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积极探索开设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新专业,培养新型医学人才。”于远望说。

  事实上导致全科医生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全科医生待遇低,岗位吸引力不足;学位体制多样复杂,其科学合理性亟待加强;医学学位教育与职业培训混淆,管理体制与机制职责不清,专业学位与行业培训衔接的层级划分不合理;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缺少配套经费支撑及激励机制等。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服务基层的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规模,各地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加快培养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系统规划全科医学教学体系,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建设100个左右国家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扩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推进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

  提高医学教育入口生源质量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 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受生源、培养过程、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就是要提高生源质量。

  “陕西中医药大学从2019年跨入陕西一本招生院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源质量,但是目前仅在13个省实行一本招生,还没有实现全面进入一本招生。今年新招本科生外省计划仅占19.5%,如果外省计划能占到总计划的25—30%,就可以实现全国一本招生,这样既提高了生源质量,也缓解了就业压力。”于远望说。

  “从目前来说,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定位,确实已不能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用人需求,鼓励增加优质人才供给非常迫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人员说。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提高入口生源质量。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扩大中央部门所属院校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在“强基计划”中加大对医学教育支持力度。

  “最终还需要政府在配套资金、人才待遇以及高质量直属医院布局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更有利于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张明说。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cdt/20201022/35769.shtml
上一篇: 人才争夺战背后是第二次人口红利

下一篇: 陕西5位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