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
他,是百姓群众的“贴心亲人”;
他,是致公党中央选派到我区朱昌镇双堰社区任第一书记的扶贫干部潘之源。
今年已有37岁的潘之源已经在双堰社区任职一年多了。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位基层干部带领着社区大兴产业之风,跑山鸡漫山追逐、果树挺立山野、群众安居乐业,刻画出一幅新时代农村的兴盛之图。
用脚步丈量热土
刚来双堰社区之初,面对这陌生的环境,潘之源决定先了解这片土地。于是,一辆电动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双平底鞋,潘之源开始去一寸寸地“丈量”这片土地。哪里地势较高、哪里土地肥沃、哪里适合养殖……他把这点点滴滴都记入笔记本中,爬山涉水、步步扎实,每到一处,他都在聆听这片土地的诉语。
“包括各个居民组,我走访完以后,根据整体情况,自己用手绘了一幅双堰村的平面图。”潘之源拿着自己画的平面图介绍道。这是一幅手绘的平面图,上面还有用毛笔写的关于双堰社区的介绍,工整的字迹、精致的图案,双堰社区的蓬勃生机跃然纸上。
脱贫攻坚勇担当
“我们合作社之前仅有13000元,潘书记来了以后,协调各部门,带动27户贫困户入股,发展了种植养殖等产业,今年的种植和养殖两项毛利润达到100余万元。”双堰社区党支部书记邓华感慨道。
“我来了以后,发现我们这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特别明显,然后我们村‘两委’班子商量,利用好我们的好山好水,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面对合作社账上这单薄的数字,潘之源知道,必须去找出路。于是,他积极向各级各地致公党协调,带领社区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双堰社区已修建跑山鸡基地200亩、蔬菜基地260亩,带动村民入股就业100余人,村民的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提升。
除了带来产业的帮扶,潘之源在社区的乡村规划、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全力协调。在双堰社区行医30多年的村医王步云深有感触,因为潘之源的到来,让他的工作环境和百姓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这个卫生室之前漏水,老百姓坐起来冷飕飕的;药物也不齐全,又回潮。现在卫生室得到了装修以后,药品也增加了,还有一个远程诊疗室,患者还可以和专家连线,看病很方便,给群众真正带来了实惠。”王步云对现在的工作环境很满意,对于当了30多年村医的他来说,一直希望群众有个好的就诊环境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温暖真情是亲人
双堰社区的居民邓凯今年快70岁了,得一种俗称“老烂腿”的病,在过去的20年里,老人一直在跟病痛折磨做斗争,最严重的时候,腿上皮肤大面积坏死,痛痒难耐,无法下床。
潘之源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老人寻医问药、送药上门、清洗伤口,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现在老邓不仅能下床,还能干家务、做农活。提起这个外地来的潘书记,老邓心里全是感动和感激:“他是实心实意地帮助我,从镇里面到我家这里要走一个小时,有一天晚上下着雨,他打着雨伞,直接走路到我家,来给我换药。”因为医疗水平的限制,老邓的病痛一直无法治愈,潘之源便通过微信视频电话,请外地主治这类病症的医生远程诊疗,诊疗后等待医生将药寄过来,他再送药上门,为老人上药。“他从来都没有收过我药钱,还经常来帮我上药。”说着说着,老邓的声音哽咽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机会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对我个人来说,是人生一大幸事。”脱贫攻坚还在继续,潘之源也还坚守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他,黑了、瘦了;但是,群众脱贫了、富了。他说,这就是他最想要的“回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