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获悉基层调研出现一种“怪象”:部分地区调研提前“预约”,基层花大精力“彩排”、打造“精品路线”。于是乎,调研看到的情况是“导演”过的,群众是经过“包装”的,问题是经过“加工”的,俨然变成了按脚本走的参观。诸如此类的调研,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形式主义,走马观花。表面上看在于没有问题意识,实际上则是心里没有群众,不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不仅摸不到实情、找不准症结,违背了调研的本意,更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伤害了群众感情。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铲除调研配脚本滋生的土壤,最好的方法就是搞“突然袭击”,让基层无法“练彩排”“搞包装”“造盆景”。要想发现更多真情况、听到更多真心话、解决更多真问题,只有真正直抵现场,直面群众,沉下去、察实情、听民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开展。
要真正沉下去。沉得越深,看得越清;待得越久,听得越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热衷看景,沉不下去、待得不长,无法摸清实情,便难以求得群众的真话。只有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找问题、求批评、听建议、找路子,才能在细研中找回“真味”,找到良策。只有使每一次的走访,都变成一个“走心”的调研,让群众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才能获得真知、收到实效。找出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要带着真感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怎么对待群众,群众也会怎么对待干部。干部开展走访调研,不是到群众中去摆谱拿调,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而道实情、讲真话,是要在平等的环境下、融洽的氛围中、真切的感情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全面察、广泛听。要甘当“小学生”,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
要解决真问题。调查研究是不是作秀,归根结底,解决问题是标尺。调研能否掌握实情、推动工作,关键在于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下去、解决问题上来,通过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辅助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主动想问题、创新思路破难题,让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多到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与群众交真心、听真话;在分析问题上做到去粗取精,在解决问题上紧扣为民意识,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要推进解决问题常态化制度化,不搞一阵风、一窝蜂。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是确保工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推进的关键,领导干部务必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用“解剖麻雀”的精神严肃以待,不搞有脚本的调研。
顾芳铭(文山州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