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召开了全市晚稻病虫发生趋势分析会,会议根据各地晚稻病虫监测数据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历史资料及气候因子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市晚稻病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病害重于虫害,特别要警惕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
一、发生趋势分析 1.三代二化螟:预计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开化、常山为中等至中偏轻发生,龙游、衢江、江山为中偏重发生。龙游、衢江发生程度接近去年,局部田块为害重,衢江7月29日剥查最高田块幼虫量达22万只/亩,枯心率达72.6%;江山7月30日调查二代二化螟田间残留量为325只/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3.6%。目前该害虫对药剂维持较高抗性水平,局部地区为害加重趋势明显。 2.稻纵卷叶螟:预计为中等发生。7月23~25日各地出现明显迁入蛾峰,龙游、开化、江山蛾峰量分别为1141只/亩、1134只/亩、324.15只/亩,低于去年接近常年同期。目前第九号台风已生成,台风天气的影响对卷叶螟孵化有利,其为害重点是单季稻功能叶片。 3.褐飞虱:预计为中等发生。前期一直未见迁入峰,龙游、江山、常山截止7月30日灯下累计迁入虫量分别为85只、4只、3只,7月30日田间调查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9.0只、7.5只、5.0只,灯下累计虫量和田间虫量均为近十年来较低年份。但褐飞虱繁殖力强、隐蔽性高、为害大,随着第九号台风生成,8~9月我市多台风气候影响对褐飞虱发生有利,对该虫的监测和防治仍要引起重视。 4.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近年来,以白叶枯病为主的细菌性病害在我市呈加重发生趋势,加上病稻草还田比例大,该病害菌源充足,目前单季晚稻已有多地零星发生,近期的台风天气影响对该病害的发生流行非常适宜,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做好预防。 5.纹枯病:预计为中等发生。江山、龙游、常山7月30日定点调查,丛发病率分别为6%、4.3%、2.3%,株发病率分别为1.13%、0.7%、0.5%,均轻于去年和常年,建议对该病害以兼治为主。 6.稻曲病:预计中等发生。稻曲病为气候型病害,其发生与晚稻抽穗前后的天气因素关联度大,晚稻破口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该病加重发生,我市甬优系列等感病品种占比较大,破口抽穗前药剂预防不能放松。 7.稻瘟病:目前少数单季稻感病品种已零星发生叶瘟,若水稻破口抽穗期遇适宜天气,穗颈瘟存在局部流行可能,应结合水稻穗期天气状况,重点关注老病区和感病品种。 二、防治意见 我市晚稻种植品种多,种植时间跨度大,地区间田块间生育期很不统一,病虫防控难度大,随着第九号台风“卢碧”生成,进入8~9月多台风气候,雷阵雨天气将增多,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后期病虫发生有可能加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病虫监测,切实做好晚稻病虫预防防治工作。 1.加强监测预警。目前褐飞虱田间虫量不高,但8~9月份多台风暴雨天气有利其迁入为害,且褐飞虱在稻丛基部为害,隐蔽性强,水稻种植户容易麻痹思想。各地植保测报人员仍要密切注意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做好预报。 2.加强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的宣传。各地要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区在水稻病虫防治中的示范作用,利用“衢州新三农”和各地植保微信群等网络宣传公众平台、《农民信箱》、培训会、张贴黑板报等工具,顺畅市-县-镇-村-户宣传渠道,把晚稻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广大水稻种植户手中,组织种植户开展晚稻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检查,科学做好防治工作。 3.因地制宜,科学制订防治策略。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控基础上,确定防治关键时期和重点对象,主抓单季晚稻破口期结合细菌性病害、“二迁”害虫等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开展综合用药防治。 (1)单季晚稻田在破口抽穗前期开展一次全面用药,重点抓住破口前7~10天关键期(10%的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及时用药预防,做到早破口早防治,主要防治三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稻曲病、纹枯病; (2)双季晚稻田实行“两查两定,指标防治”,抓住封行前期开展用药防治,主要防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三代二化螟、纹枯病。 (3)加强晚稻田间调查,重视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稻瘟病老病区的药剂预防防治,尤其是台风暴雨过后,对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初期的田块,立即进行用药防治。 4.选用对口药剂配方。 (1)防治褐飞虱:可以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氯虫·噻虫嗪、三氟苯嘧啶; (2)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可以选用氯虫·噻虫嗪、阿维·氯苯酰、四氯虫酰胺、茚虫威、乙多·甲氧虫、氯虫苯甲酰胺; (3)防治稻曲病、纹枯病可以选用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噻呋·已唑醇、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 (4)防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可以选用噻菌铜、噻森铜、噻霉铜(铜制剂在水稻扬花期慎用)、噻唑锌; (5)防治稻瘟病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 三、注意事项 1.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工作。高温天气,施药人员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病虫防治提倡早晚作业。施药时要增加用水量,尤其是防治稻飞虱,药液必须喷淋到稻丛基部,并保持稻田寸水。 2.注意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净化农田生态环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