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屏山县中都镇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道路,以特色明显、适宜本地、群众自愿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明确了“两白一黄”的主导产业发展地位,其中白魔芋成为中都镇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农业产业之一。
△李家坝村白魔芋核心种植示范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从传统种植到专业种植,从个体散户试种到大规模连片种植,白魔芋从昔日的“土疙瘩”摇身一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金疙瘩”。
气候适宜管理到位,白魔芋长势好
时下,走进中都镇李家坝村白魔芋核心种植示范基地,连片的白魔芋茎壮叶肥,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重庆西南大学魔芋公司(以下简称“西大魔芋公司”)屏山基地负责人蒋学宽高兴地说:“春天白魔芋刚种下去就迎来几场春雨,真及时。加之后期公司专业化田间管理比较到位,今年的白魔芋能迎来大丰收,将带动更多农户积极种植,增加收入。”
△白魔芋长势喜人。
中都镇历年来都有种植白魔芋的传统,但由于过去白魔芋遭受“两病”病虫害严重,农户都是小规模“放养式”种植,形成了“有几个挖几个,挖几个算几个”的小农经济。
去年以来,中都镇政府积极探索,引进中国魔芋协会成员单位、全国白魔芋种植知名企业——西大魔芋公司到中都镇进行白魔芋示范种植及技术指导,并在李家坝村设立100亩白魔芋种子保护基地,200亩核心示范基地,带动散户种植1000余亩,成功破解了病虫害导致白魔芋腐烂的难题,辐射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能就业的同时,让乡村产业振兴看到了希望。
营养丰富食用健康,白魔芋受追捧
白魔芋作为高效经济作物,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热量低、饱腹感强的优点,近年来受到日本、韩国及国内广大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中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李家坝的白魔芋核心示范基地亩产可达1.8吨,其中商品魔芋占60%左右,根系占40%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商品魔芋售价可达9500元/吨,根系达2500元/吨。根据投入成本差异,种植魔芋每亩纯利润在2500元到8000元之间。
△专家到基地察看白魔芋长势。
于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许多农户自愿加入到白魔芋种植行列中来。截至目前,中都镇散户种植魔芋面积达到1000余亩。
各取所长多方共赢,白魔芋“不得了”
近年来,中都镇创新采取“西大魔芋公司+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白魔芋产业发展模式,由村集体公司以每亩6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农户土地给西大魔芋公司,公司负责示范种植和全年不少于6次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全程技术培训。村集体公司的参与既减少了投资业主需要面对的琐事,又增加了村集体公司收入,多方主体各取所长,业主干专业的事,村集体公司干擅长的事,成功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村集体公司也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统一输转120余户农户共130余人到基地务工,既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蒋学宽介绍,每天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有130人左右,公司按照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及时发放工资。据估算,仅在李家坝村示范基地,就雇佣了70余个相对固定劳动力开展前期播种和田间管理工作。截至目前,西大魔芋公司已支付38万余元劳务费,预计全年支付劳务费将达80万元。白魔芋基地建设在解决当地村民务工的同时,也为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提供了优质种子和技术指导,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当地群众种植热情日渐高涨。
△中都镇负责人经常到白魔芋基地了解生产情况。
“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进了西大魔芋公司,并在李家坝村和新权村带动规范化种植白魔芋600余亩。在中都镇发展白魔芋既有优良品种和专业技术做支撑,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全镇今年种子保护基地将产出优质种子120吨、产值240万元,核心示范片将产出商品魔芋300吨、产值300万元,带动群众的规范化基地产出500吨、产值500万元。明年,中都镇将争取扩大白魔芋规范化种植面积到2000亩,让群众真正在白魔芋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中都镇副镇长李胜全说。
下一步,中都镇将继续扩大白魔芋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注重品牌打造,推动建成白魔芋种子仓库基地和白魔芋加工厂,启动白魔芋精深加工项目,切实做大做强白魔芋产业,从而引导广大群众抱团致富、共同发展,早日实现中都镇白魔芋产值上亿元目标,为加快建成县域发展副中心和屏山县唯一一个中心镇贡献产业发展力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nyncj.yibin.gov.cn/zwzx_86/202108/t20210817_163206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