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蔬菜大棚里的芹菜收割完,如果能紧接着再种一茬甜瓜,咱可又多了一份收入。”8月中旬,萧县庄里镇城阳村党总支书记、萧县倒流河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爱民前往安徽光大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良种,并邀请农技人员到村实地考察,签订合作协议。
城阳村探索产业发展只是庄里镇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开始,该镇不再单纯地把土地简单“打包”流转给第三方,而是由村成立公司、村党总支书记担任董事长,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既降低了成本,又防范了风险,让村民免除后顾之忧,还能通过再就业增加收入,实现村强民富的目标。
土地托管给“能人”,三方得利尝甜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土地则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核心要素。”庄里镇党委书记杨文亚表示,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最大化推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这是近年来摆在镇党委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庄里镇下辖8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远近闻名的倒流河流经全镇,是皇藏峪风景区的核心区。由于地处皖北低山丘陵区,全镇土地可耕种面积仅占全域面积的30%,约3万亩,耕地多沟壑林立、崎岖不平,不少靠近山坡的地方石头横亘其间,给农民耕种造成很多困难。同时,种植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种地积极性。继而形成村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弱、村特色产业发展弱、群众一家一户种植散的“三弱一散”局面。
2020年,庄里镇党委班子决定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制订两大目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有。决定建立“1+2+8”管理机制,即:由党委政府牵头,镇分管负责人、镇党建办和8个村党总支书记构成“金字塔”,打一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硬仗。
谋定后动,雷厉风行。该镇调动村组织集中整治一家一户的土地,填沟去埂、削坡平壑,整改原有荒山、沟塘等。通过土地整改,全镇耕地面积增加15%以上,增加的土地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引进立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十几家土地托管服务组织,把土地托管给第三方,种植小麦、山芋、水稻等常规农作物。
“俺们一边拿着租金,一边有更多的精力去就业或者创业。”村民刘锦侠说,她丈夫和两个儿子均在外打工,每人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以前农忙时节,爷仨一齐坐车往家赶,都记挂着地里的收成。土地交给村里的‘能人’后,像找了个‘保姆’,就等着收租了,爷仨也能安心上班了。”
村民落大头,集体赚小钱。杨文亚告诉记者:“土地整治以后增加面积的托管费,加上村民托管土地每亩60元的服务费,村集体的‘腰包’就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支书担任“董事长”,带动致富能力强
庄里镇努力探索新路径,争取向土地要更大的效益,早日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决定以城阳村为“试验田”,打造土地托管升级版的“庄里模式”。
在广泛征得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去年4月,城阳村独立出资100万元成立萧县倒流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萧河”商标,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爱民担任董事长,村集体控股,采用“党建引领+村企合一”的发展运营模式,通过统一采购、种植、管理、销售的形式,托管土地1100亩。
该村利用集体企业托管土地建设果蔬大棚100亩、大棚38个,主要种植葡萄、草莓、蟠桃等,也可供群众休闲观光、自采果蔬;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玉米等高效农作物900余亩;投入10余万元种植倒流河贡米100亩。预计2021年底,全村托管面积达到95%左右,经营性收入可达70万元。
“土地托管给村集体后,不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还能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村集体每亩地可净赚二三百元,村民也可以到地里干活,再拿一份工钱,实现个人集体‘双丰收’。”欧阳爱民表示,全村目前形成了南北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园,仅种植大棚芹菜就收入15万元。
党建引领当“头羊”,探索创新在“路上”
“城阳村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从‘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全镇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村’,尝到了党建引领的甜头。”杨文亚说,目前全镇8个村都成立了以村支书为“董事长”的村集体企业,全面加快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至秋收结束后,全镇土地托管面积将超过1.2万亩,黄山、高庄两村土地托管率均超过90%以上,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可望达20万元以上。
庄里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村企合一”之路,村村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法人,探索将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经营权转移到村集体,由村集体企业自由经营。在村集体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对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实行外包外聘,提高土地经营产出效益。该镇要求村集体企业全部办理农业保险,同时出台村党组织书记领办集体企业正向激励措施。在村党组织星级评定、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上,向土地托管自主经营好、村集体经济提升快的村倾斜,而且拿出当年村集体经营收入不超过50%的比例奖励村干部。另外,对村党组织连续两年获评“五星级党组织”,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并且每年有大幅增加的经济“强村”,其党支部书记在“工资”上可享受乡镇副职待遇。
杨文亚告诉记者,未来将成立庄里镇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各村需求,对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材料集中统一采购、分配,进一步防范经营风险,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竞争能力。同时,以镇公司为平台,公司买单,建立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中央厨房”,各村根据需求,点单服务。
“庄里镇在土地托管村集体自主经营上,带了个好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全县土地托管工作的样板,萧县‘庄里模式’将在全县辐射、推广,在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路上,尽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受益,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萧县县委书记黄韦华表示。记者 赵静 傅子峰
采访札记:
萧县“庄里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山地多、耕地少,土地如何合理规划、规模经营?高低起伏的丘陵之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听闻萧县正在探索乡村振兴“庄里模式”,带着这些疑问,初秋时节,记者一行前往庄里镇寻根溯源,“解剖麻雀”。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庄里镇城阳村。抬眼望去,城阳村主干道一侧,倒流河穿境而过,远处平坦的田地被绵延的山丘环抱着,瓦蓝的天空下处处透露着纯朴的乡村气息。
“我们这儿风景美、空气好、民风朴实,祖祖辈辈都靠种地吃饭。以前农业生产方式单一,村民兜里没钱,村集体账上没钱,想干点啥都没底气。”城阳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爱民介绍。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这个村经过土地托管村集体自主经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欧阳爱民的引领下,记者一行来到果蔬大棚种植区,38个白色大棚依次排列,整齐壮观。走进棚内,葡萄藤架上缀满了晶莹剔透的绿色果实,散发着清香。村民们争相告诉记者,葡萄是去年栽的苗,今年第一季结果,颗粒硕大,香甜多汁,品质较高,根本不愁销路。
在大棚的另一侧,村里的技术骨干们围成一堆在商讨着什么。为了让大棚一年四季见收益,他们邀请市级农技专家对土壤进行检验,提前选育优良品种,为秋收秋种建言献策,谋划下一步“订单特色农业”种植。欧阳爱民说:“我们绝不打无准备之仗。”
“听说,大棚里种植芹菜,等芹菜一收割,紧接着再种一季甜瓜,又可多一季收成,俺种了一辈子的地了,这方法想都没想过。”“还说咱的土壤是沙田土,特别适合种甜瓜,要比芹菜收益高呢,有专家支招就是好。”葡萄架下,村民们一边修剪着藤枝,一边对村集体带领下的致富路啧啧称赞。
随后,记者又参观了城阳村全域旅游、农业加工等在建项目。“目前,跨村联建高标准采摘基地已投入使用,部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城阳村的未来将一片大好。”欧阳爱民信心满满。
成立萧县倒流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党总支书记担任董事长,全村托管面积达到95%左右,经营性收入可达70万元……城阳村的做法特色鲜明,效益明显,吸引了全镇其他行政村学习、效仿。
一年多来,庄里镇通过探索推行党组织引领下的土地托管集约经营,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组织动员凝聚群众的能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大抓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能力,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双提升、双增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农村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只有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进行创新,夯实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和村集体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向土地要更大的效益,最终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萧县庄里镇党委书记杨文亚感言。
站在田埂上,记者放眼四望,田野郁郁葱葱,一片希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