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开展“订单式”挂职,大力选派干部人才赴省级金融机构、产业园区、乡镇、信访部门和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淬炼党性、磨砺作风、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围绕服务大局“点单”。2022年3月,湘潭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湘潭市委关于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 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的决定》,4月份市委出台《湘潭市“三牛四干”型干部选拔使用办法(试行)》,大力选拔使用具有“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和“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作风的干部,树立注重实干实绩、激励担当作为的鲜明用人导向。为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全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干部队伍长远建设需要,综合运用“上派”“下挂”“外联”“内引”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行项目式挂职,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干部人才开展挂职锻炼。2022年首次安排高质量发展、金融人才、五好园区、乡村振兴、群众工作5个方面的专项挂职或跟班锻炼,重点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作用。
注重锤炼队伍“派单”。着眼加大干部人才培养锻炼力度,积极搭建立体化实践平台。加强与各接收选派单位以及先进发达地区人才供需对接,按照“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按需选人、服务大局”的原则,科学制定选派计划。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审核把关、集体研究等程序,严把人选标准关,选派的干部人才要求是“80后”且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到省级金融机构和产业园区挂职锻炼的干部人才应具有经济金融相关专业背景或相关工作经历,最终人选平均年龄为36岁,4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根据各接收单位挂职需求精准“派单”,2022年重点选派了20名具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或相关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人才到省级金融机构和先进发达地区锻炼,选派了15名市直经济工作部门和驻潭金融机构年轻干部到产业园区挂职,选派了40名市直机关年轻干部挂职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选派了16名新提拔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锻炼,积极争取省直单位选派干部来潭挂职。让干部人才在实践锻炼的“大熔炉”中淬火打磨,到发展主战场、经济第一线、攻坚最前沿“练兵”“赛马”。
立足实绩实效“接单”。坚持“学其所长、补己所短、特点相似、业务相近”的原则,提前与各接收选派单位充分沟通,结合选派挂职干部个人经历、专业能力、特长及优势,精心安排挂职岗位,力争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明确挂职目标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外派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和省级金融机构锻炼,开阔眼界、拓宽思维、转变观念,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深度合作;选派干部到产业园区锻炼,在改革前沿、科创热土上不断解锁新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下派干部到乡镇锻炼,在基层厚植为民情怀、增强宗旨意识,助推乡村振兴;选派干部到信访部门锻炼,提高处理复杂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采取“接收单位出题、挂职干部领题”的方式,每名挂职干部承担1-2个课题,分管1-2项具体工作,让挂职干部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磨砺,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针对性地安排形势政策分析、经济金融、“五好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等专题授课,组织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帮助挂职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尽快适应角色转换,确保挂职取得实效。
动态跟踪管理“晒单”。采取编组管理、定期交流、回访考察等制度,加强跟踪指导,严格日常管理。明确接收单位、派出单位、挂职干部三方职责,接收单位将挂职干部纳入本地本单位干部管理,为挂职干部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需经常与挂职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派出单位需主动与接收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协同做好挂职干部的日常管理;挂职干部应自觉服从接收单位管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分配工作。按照地域相近、岗位相似的原则,对选派挂职干部进行编组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按规定开展党组织活动,增强挂职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确带队组长履行管理责任,组织挂职干部开展交流研讨。组织部门适时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成果报告会,让干部人才在实践锻炼一线晒业绩、比贡献。每半年开展一次回访,及时掌握挂职干部表现情况,把干部挂职锻炼作为发现培养、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挂职期满组织集中考察,考察情况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