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乡镇风貌

对“症”下药:重庆治理石漠化的三条路径

2022-06-21 作者:佚名 来源: 七一网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我国岩溶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石漠化治理作出重要指示。

  作为我国8个石漠化严重发生的地区之一,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在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中,重庆逐渐摸索出石漠化治理的三种药方——

  

  路径一:以项目为引领,“方案”与“行动”协同发力

  首先是把退耕还林作为石漠化治理的压舱石。全市新一轮退耕还林累计实施坡耕地还林625万亩,累计投入资金约80亿元,惠及33个区县92万户农户、309万人。其次是重点推进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坚持扩面增绿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等生态修复任务。再次是强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2018年,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国土绿化提升“秋冬季百日大会战”“秋冬季百日大行动”“秋冬季百日大决战”,结合国家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累计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1717万亩。最后是大力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从2021年起到2030年,用10年左右时间,在长江干流重庆段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的28个区县,实施营造林315万亩,目前已累计完成营造林63.3万亩。通过方案规划和具体实施,全市森林面积从“十二五”末的5611万亩增加到2021年末的674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5.4%提升到54.5%,提高了9.1个百分点,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路径二:以土地谋产业,“生态”与“经济”并驾齐驱

  地处渝东南的酉阳县,是国家深度扶贫县。5173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中,约有14%的土地呈石漠化、半石漠化状态。土地的石漠化,不仅引起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更因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水资源短缺等,使得生活在这些区域的老百姓日趋贫困。

  “这片山坡以前石漠化严重,近些年通过种植青花椒,石漠化问题已经得到治理。”酉阳县泔溪镇负责人甘磊说,青花椒产业既成为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路,又推进了石漠化荒山坡治理。

  酉阳县林业局造林科负责人介绍,全县青花椒大多栽种在海拔500米到1000米的山坡上,而这些山地正好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青花椒是浅层系作物,根系发达,只要有20厘米以上厚的泥土就可生长,需水量也不多。因此,国家林草局还把青花椒作为治理石漠化的树种进行推广。”这位负责人说,目前,通过青花椒这一产业,全县已有6万亩的石漠化山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石漠化山地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更是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随着青花椒进入稳产、丰产期,经济效益更加显著,青花椒切实成为了椒农的“摇钱树”,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据酉阳县扶贫办统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青花椒种植已逐步成为全县农村的支柱产业。

  除了酉阳县外,重庆其他区县也在石漠化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奉节县积极培育以脐橙、油橄榄、中药材、蚕桑等为主的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油橄榄13万亩、特色中药材近17万亩,蚕桑10万亩;南川区利用石漠化治理成果新建了九鼎山森林公园、三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探索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科学利用的新模式;武隆区大力发展甜柿、脆桃、笋竹、猪腰枣、黄蜡李、翠冠梨等极具地方特色且经济效益突出的经济林,规模已超5万亩;巫山县进一步扩展脆李的种植面积,已建成脆李基地30万亩;秀山县发展金银花产业,目前种植规模已超过21.3万亩,鲜花产量近4.5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石漠化地区的产业发展既为当地提供了生态价值,也为居民们带来了经济价值。

  

  路径三:以实际探模式,“治理”与“发展”因地制宜

  环境治理要依据不同地方的地域条件与地质特点,选择其适应的治理模式,才能精准施策,事半功倍。在重庆市石漠化的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成为治理方式的关键词。

  巫溪县宁厂古镇周边,山高坡陡,乱石嶙峋,呈中度或重度石漠化。为保障治理效果,该县首次采用“背土填坑”的造林方式进行治理。在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崖壁上栽植的近20万株苗木综合成活率达95%,当地植被覆盖率已由此前的不足20%提升至40%左右。近几年,石漠化治理工程作为巫溪县一项重要工程,已在许多地方实施。

  黔江区近年来根据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实际特点探索出两种石漠化治理模式:脆弱生态治理模式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前者是指在阿蓬江两侧山体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地区,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防护林治理措施,着力提高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后者是指在轻度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上,充分利用阿蓬江河谷地带原有产业基础,以蚕桑产业为重点形成规模化的蚕桑产业带。

  目前,黔江区建成标准桑园9.3万亩,利用石漠化土地栽桑4万余亩。2021年全年产茧7万担,蚕茧产量连续11年全市第一,养蚕农户售茧收入1.5512亿元,全区有362户脱贫户年养蚕5685张,产茧3985.8担,售茧总收入927.84万元,户均养蚕收入2.56万元。黔江全国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通过国家林草局认定,是国内唯一的蚕桑生物产业基地。桑枝蚕沙综合利用实质性启动,桑叶面、桑叶茶、桑枝颗粒生物质燃料、桑枝食用菌等产品上市,桑药、桑黄、生物肥料等项目正在论证开发,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产业两条腿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该区蚕桑产业带动700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带动贫困人口2000余人增收。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05164.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酉阳多所学校招聘42人 本周起报名

下一篇: 将“时时放心不下”付诸于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