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5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毓秀·融媒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倾听当地文旅农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听民声,深入山林探访村民
驶过蜿蜒山路、绕行潺潺山涧,古色古香的观峰村便出现在我们眼前,最先让我们注意到的,是村内公示栏上的几个大字:忆昔日再看今朝。
昔日如何,今朝又是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团队成员顶着高温,走进村居,深入山林,与农户聊天,倾听观峰村的发展变化,了解村民如今的生活状况。
“这个村里的人过去谁没苦过啊,忆苦才能思甜。”观峰村党支部书记王应鹏谈到从前的日子,眼泛泪光。观峰村的村民们从前生活贫苦,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土豆、红薯甚至草根、树皮,为了脱贫,当地人齐心协力,自力更生,不断尝试养猪、养獭兔等产业,最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摘掉“贫困帽”,走向乡村振兴路。
“现在我住的房子都是两层,一楼面积大的有120平方米,小点的有80平方米,生活比过去那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呀。”当地村民谈道。
探乡馆,宣传“孝德”传统文化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为让年轻人记住当年的艰苦生活,观峰村特意建造了农耕文化博物馆。
走进馆内,各式农耕工具、弹棉器具、铜钱粮票等老物件依次排开,呈现摆渡、摸鱼、打铁、酿酒等传统劳动场景的雕像栩栩如生。
“肩挑背磨是民间传统耕作方法,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展示农耕文化,就是希望后辈能记住老一代的心血与汗水,将不畏艰苦的劳动精神传承下去。”观峰村景区负责人王苏波说道。
此外,观峰村每年还会评选8名“孝德之星”引导大家向德向善,幼儿园老师也经常带领着小朋友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团队还开展了“孝德留心间,文旅促振兴”宣讲活动,宣传孝德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同学们向村民宣讲孝德故事,开展有奖竞答、孝德感悟等活动,鼓励孩子们向长辈表达爱,在古诗朗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与“德”。
融乡俗,融媒助力产业振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观峰村莲花池畔,这样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竞相拍照留念。
“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村内旅游设施,建起了观景台、莲花池、登山步道、钓鱼池、风雨长廊等景点设施。”王苏波告诉我们,观峰村党支部还特别注意引导村民完善村内旅游配套设施,支持村民为民宿提档升级,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
如今,观峰村已经发展了35家农家乐,今年劳动小长假期间,日均游客量达1.5万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200多名,旅游收入破百万元。陆续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重庆市十大最美乡村等称号,2022年,观峰村景区还获得第六届龙雀奖“最佳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称号。
作为新闻学子我们能做什么呢?在领略当地美景的同时,同学们自发到观峰村各景点拍摄视频,为当地旅游发展助力,还深入当地乡村生活,帮助村民收玉米、摘脆李。
3天时光转眼即逝,但在这个过程中,西政新闻学子真实感受到了文旅农融合带给观峰村这个山中村庄的改变,更触摸到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我们要让自己的青春融入基层。”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以后还要再到巫溪,为大山中的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