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1400公里,向上3500米,是哪?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这是重庆市对口援藏27年来共同奔赴的山河,是重庆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扎根的坐标,是重庆医科大学豪饮三千里星和月的援藏集结地,亦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重庆市第四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队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蒋迎九的梦寐之地。
2019年7月的清晨,蒋迎九穿过朵朵白云,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奔赴昌都市人民医院。在这里,他埋头不辨日夜,团结重庆医疗队与藏族同胞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动雪域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22年7月的深夜,蒋迎九回首三年援藏时光,心绪难抑,不禁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首小诗:“三年前离重庆,难舍热泪眼噙;今又即将别昌,突觉难辨故乡……”寥寥数语,道尽了援藏重医人的留恋与不舍。
重庆医者,昌都悬壶,蒋迎九难舍难分的背后,是康巴渝水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初与终:“去!为昌都人民织牢健康保障网”
面对前往昌都助力雪域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号召,蒋迎九失眠了。
去还是不去?
去,可此去三年,朝夕相处的病患放心不下,休戚与共的家人难以割舍;不去,可助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梦想总萦绕心头,不去心有不甘。蒋迎九思之忖之,夜不能寐。
这场纠结,源于渝藏情深。
1995年起,重庆开始对口支援昌都,渝藏情深的故事由此开写。2015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作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决策部署,中组部指定由重庆直接对口昌都市人民医院,以“以省包院”“以院包科”模式,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推动当地各级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发展,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中央有部署,地方有行动。重庆迅速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行动,赓续西迁精神的重庆医科大学一马当先,很快集结了重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形成了帮扶昌都市人民医院的主导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一番思想斗争后,蒋迎九决定了:“去!为昌都人民织牢健康保障网。”
初到昌都,稀薄的空气令蒋迎九难受不已。可肩上担着重庆市和重庆医科大学的援藏重任,心中揣着助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梦想,他顾不得多休息,一边促进重庆医疗队与藏族同胞深度融合,一边抓紧时间摸底昌都市人民医院各方面情况,不到一个月,便对昌都市人民医院了如指掌。
“昌都市人民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医院,在重庆医疗队的帮助下,其学科建设取得极大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及就医环境获得跨越式发展,于2018年成功创建为藏东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蒋迎九补充道,但医院还存在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学科建设优势不足、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
怎么办?
在蒋迎九的日夜耕耘下,很快,一份长达159页、近5万字的《昌都市人民医院调研与发展规划》出炉。如何带领重庆医疗队为昌都人民织牢健康保障网、助力雪域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蒋迎九了然于胸。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派援牵头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汇报后随即得到了拍板支持,更是让他信心百倍!
“来了,就要真心真情、尽心竭力!”蒋迎九如是说。
知与行:“渐行渐近,让渝藏两地的关系更紧实”
2021年6月,一场生命接力赛在昌都市人民医院上演。
昌都市芒康县13岁的顿珠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头部受伤,经过近9个小时紧急转运到昌都市人民医院抢救。
情况紧急,蒋迎九第一时间成立救治组,重庆医疗队和当地医务人员都加入了抢救,一场生死拉锯战就此展开。
在渝藏两地医务人员的默契配合下,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救治,顿珠颅内的碎骨块被成功取出。术后经过精心护理,顿珠度过了出血、感染、营养等各个难关,逐渐好转。
顿珠的成功救治,让蒋迎九十分欣慰。
“这是昌都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的结果,也是渝藏两地同舟共济的成果。”蒋迎九说。
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许平率专家团队前往昌都调研论证,提出帮助昌都市人民医院搞好“九大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八大专项医疗技术”和一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即“981”工程。
三年来,蒋迎九充分利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合力优势与良好机制,团结渝藏两地医务团队,全面落实援藏任务,优先完成DSA介入、ICU等8个公共诊疗平台建设,让“981”工程中的创伤中心与卒中中心于2021年通过国家级权威机构评审并授牌,另外三大中心完成申报流程等待评审。
渐行渐近,让渝藏两地的关系更为紧实:2021年12月,“981”工程作为为昌都市人民医院量身定做的援助规划,被写进昌都市人民医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
以此为契机,蒋迎九大力推进昌都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大发展、诊疗环境大飞越,不仅实现了6个学科从无到有、还让多个学科从弱到强,让部分濒临关停的科室重新焕发生机,还让重症医学、儿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专科确立了在藏东地区的绝对优势学科地位,远程医学及信息化建设承上启下取得跨越式进展,其中儿科更是获批国家卫健委西藏自治区唯一临床重点专科。
浓与淡:“渝藏情深,连绵不绝”
“管他腿疼胃扩,管他冻冷梦缺;心之激情所念,故乡处处可得。”这是蒋迎九发表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话。
尽管将昌都视为第二故乡,可蒋迎九十分清楚,终有一天他将远去。
那离藏留什么?
到昌都的第一天,蒋迎九就想好了:“为昌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留下带不走的技术,让重庆优势医疗资源的种子在昌都生根发芽。”
为完成这一目标,蒋迎九秉持队员工作要点“1234”口诀,即每位队员须带教“4”名徒弟,离开时完成“3”项当地认可的新技术,把对疾病的诊疗规范和确保疾病诊疗规范安全有效应用于病人身上的质量规范这“2”项规范落实好,留下“1”支带不走的队伍;创新性开展师带徒“1+2+2”模式,即每位队员指导2名骨干医生及2名初入职医生,授人以渔。
“在重庆医疗队的带教下,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员工与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由2017年的451人、370人,发展到2020年底的736人与542人。其中3位当地医疗人才成为国家级学术协会委员,实现了零的突破。”蒋迎九笑道。
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伴随着新技术的陆续提升。在重庆医疗队的带动下,3年来,昌都市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项目357项,其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门脉高压门腔静脉分流术、FFR精准指导下PCI术、抗核磁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均是在西藏地区率先开展的新技术。
奇怪的是,近三年,昌都市人民医院的门急诊病人量、出院病人量、手术病人量虽大幅增长,但其经济收入增幅反而显著放缓;病人转院内地治疗数量虽下降32%,病人疾病治疗次均费用反而有所降低。
这一反比,恰是蒋迎九真心援藏的印证。
在蒋迎九援藏的这三年里,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布的全国排名显示,昌都市人民医院在西藏自治区的排名2020年是第6位、2021年是第5位、2022年是第4位,处于良性上升发展的势头。
三年来,蒋迎九带领医疗队积极推进执行重庆市卫健委,在昌都开展的“渝藏情深健康攻坚”等专项惠民活动,为昌都市人民群众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400多例,骨关节手术60余台,先心病手术40余例,免费为学生配制并发放眼镜500余副,开展各类健康体检受益群众超过10000人。他带领队员走进学校、机关、牧区,走进电视栏目等,以广场义诊、帐篷讲座等形式开展惠民政策宣讲、健康知识宣教、义诊送温暖等活动90余次;帮扶昌都市6家县级医院实现“二乙”升级;派驻42名专家帮扶2家乡卫生院提升能力。他本人到机关、牧区开展健康讲座9次、义诊6次,录制电视健康栏目3期。
真心换来真情。
2022年5月,由蒋迎九推动成立的昌都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迎来成立一周年纪念日。这天,科室的本地医务人员特地买来生日蛋糕,并早早敲开蒋迎九的办公室,请他前去一同吹蜡烛。事务缠身、抽不出空的蒋迎九忙到忘记,不曾想,晚点八点多忙完工作准备回家的他,却在医院大楼底下瞧见了几个望眼欲穿的身影。
“为等我吹蜡烛,他们竟等了一天。”一股暖流瞬间涌上蒋迎九的心窝。
这个暖心故事,恰说明了:渝藏情深,连绵不绝。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