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季。海淀区上庄镇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内,大片大片金黄的稻田引来游人拍照打卡,惊起一群群“分享”丰收果实的喜鹊。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间。
10月20日上午,在稻田旁的会议室内,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的运营方、技术人员和农民们聚在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阅读分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相关报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中关于农村和科技创新的词句被不断提起,让现场的“新农人”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更坚定了信心。
海淀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皇家“御稻米”稻作文化,“京西稻”还入选了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与往年不同,今年,上庄镇1400亩京西稻田中的405亩,被打造成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实现了中控指挥中心、农机库、综合管理一张图等基础设施的搭建,耕、种、管、收环节无人农机实践等,明年还将开展农田自动排灌、手机端功能模块梳理调整等项目。
64岁的东马坊村村民韩国生种了大半辈子地,在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当了多年农机手,各种农机操作手到擒来。今年,却碰到了让他“不敢碰”的无人驾驶农机:“我干了几十年,开过一代代农机。现在,收割机上还竖着显示屏,搁过去想都想不出来!种地也这么智慧了,咱农民更有盼头了!”
“报告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运营方、上庄联拓农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海威说,他们之所以打造京西稻智慧农场,就是看中海淀区聚集了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有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地处海淀,上庄这片田野更适合科研探索,示范集群性农业布局。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一个替代传统农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用科技助力农业,助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夏海威表示。
上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庄镇将以智慧农场为起点,不断集成应用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现代技术,搭建一个可靠感知、全面互联、数字化智能调控的农业新模式,让科技优势赋能农业发展,锻造出面向京津冀的数字化农业发展新引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