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乡镇时评网!
当前所在: 首页>>政策解读

《2023年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2023-03-26 作者:佚名 来源: 通辽市农牧局

  

  《2023年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一、《行动方案》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通辽市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总体建设部署,进一步明确2023年目标任务,推动“1+4”肉牛产业政策体系落地见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起草了《2023年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二、《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提出要聚焦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坚持富民产业定位和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不动摇,着力优化布局、稳量提质,突出龙头带动、项目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集中突破深度育肥瓶颈,全力补齐屠宰加工短板,加快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

  第二部分是任务目标。提出2023年全市肉牛存栏达到370万头、出栏达到135万头,出栏率达到36%以上,集中育肥30万头,牛肉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市内屠宰加工12万头、同比增长180%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实现肉牛品质、养殖效益、产业链产值“三个提高”。

  第三部分是工作内容。明确了10个聚焦34项重点工作。一是聚焦种源建设,实施肉牛新品种培育工程。建设全国肉牛种源核心基地,年供应特一级种牛达到300头,生产优质冻精300万支以上,完成母牛冷配150万头;加快培育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力争2023年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聚焦良种推广,实施肉牛品质提升工程。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57个肉牛改良示范村;开展冻精市场整治,加强冷配队伍管理,推动冷配技术员、防疫员、乡村兽医“三员合一”。三是聚焦科学养殖,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工程。推广科尔沁肉牛地方标准及“蒙”字标标准,创建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6家,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镇20个,改造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作坊20个以上。四是聚焦提质增量,实施肉牛集中育肥工程。大力发展集中育肥,育肥规模达到30万头;引导养牛“退村进场”、园区化托管经营,建设改造育肥牛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30个以上,盘活闲置规模养殖场10个以上。五是聚焦多元供给,强化肉牛饲草料保障。强化优质饲草种植,年内种植青贮520万亩,新增羊草种植11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70%以上,饲料总产量达到200万吨。六是聚焦屠宰加工,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推进现有闲置产能盘活重组,加快新建产能投产达效,本地屠宰加工12万头以上;加强牛肉制品及副产品研发,牛肉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2.5万吨;实施农企利益联结工程,鼓励“户繁集育、龙头加工、多元联结”模式。七是聚焦冷链物流,实施市场营销拓展工程。拓宽牛肉制品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线上经济”;实施标准化、透明化、数字化市场建设工程;申报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构建“定点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供应链体系。八是聚焦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强化品牌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省部级展会;开展科尔沁牛肉品质检测260批次,为品牌宣传提供数据支撑。九是聚焦疫病防控,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肉牛调运管理,抓好疫病免疫,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继续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完善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机制,年内新建1处县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十是聚焦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对全市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冷配员、防疫员等实行全员轮训;筹建全市肉牛产业大数据中心,实施耳标数字化工程,实现肉牛产业大数据集成应用。

  第四部分是组织保障。重新调整了领导小组,由孟书记、奇市长任组长,方书记、吕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品种改良提升、农企利益联结、饲草料保障、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市场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应用8个专项工作组,并分别制定8个子方案,形成“1+8”工作体系。同时,要求各地也要组建工作专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扶持,严格督导考核,形成全市上下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原文链接:http://nmj.tongliao.gov.cn/nmyj/zcjd2020/2023-02/28/content_1472d26f696546f4919aaa738ffe625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关于成立阳泉市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阳政办函〔2022...

下一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注点已从“如何建”向“如何管”转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京ICP备11019690号-100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