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结硕果,田间地头丰收忙。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颗颗圆滚滚、黄澄澄的马铃薯从土壤里翻滚而出,农民们忙着将新鲜的马铃薯分拣、装袋、上车,田间地头一片丰收景象。
8月7日,我市兴和县第一批马铃薯开始收获,目前全市马铃薯已收获面积28万亩,地头价最高达到1.25元/斤。为提升马铃薯单产水平,增加农民收益,我市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目标,聚焦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通过政策引导、狠抓项目、农机农艺融合等,突破生产制约瓶颈,不断挖掘增产潜力。
一是释放利好政策,掀起种粮热潮。及时明确马铃薯各项生产补贴标准,印发相关文件,释放国家重农抓粮信号。及早分解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耕地轮作等政策性补贴,有效调动农民种植马铃薯积极性。
二是坚持项目引领,发挥示范带动。积极围绕马铃薯这一优势作物,依托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打造4个万亩片、20个千亩方,辐射带动18万亩,主推马铃薯精准水肥管理、马铃薯控肥控药增效等多项示范。利用优质高效增粮行动,打造马铃薯示范区2处,示范面积0.7万亩。重点试验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遥感病虫害预警、高垄滴灌、细菌性病害化学农药减施综合防控等技术。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实训等20余次,组织1000余名种植户参加,为加快马铃薯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效果。
三是运用先进技术,助推丰收增产。针对我市水分蒸发量大,气候寒冷、农作物生育期短等等问题,经过近年试验、示范,形成了水地、旱地不同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在今年的生产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效果。水地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90%以上,从目前来看,已收获地区水地马铃薯亩产基本在6000斤以上,目前还未到收获高峰期,已有亩产万斤的地块,地头收购价格平均0.85-1.25元/斤,同比上涨20%;未收获地区长势喜人,初步估计后期亩产万斤的薯王田不在少数。旱地马铃薯探索运用平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该项技术可实现提高土壤蓄水保墒、降水利用率、延长生长期、提升马铃薯单产的作用,该技术应用区预计亩均增产10%以上。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农牧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