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乌海市委统一部署,2023年4月19日至7月3日,市委第二巡察组对市农牧局党组进行了巡察,8月7日,市委巡察组向市农牧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整改落实情况
(一)专项巡察发现的主要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方面需持续落实,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仍有短板。
(1)关于部分设施农业存在闲置、废弃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完成设施农业摸底排查,通过组织“市区镇村”四级人员+第三方测绘单位逐村逐地块拉网式摸底排查,按照“逢区必核、逢园必查、逢棚必进”的方式对全市设施农业进行测绘、统计,形成设施农业数据库;二是制定印发了《乌海市闲置农业设施温室盘活方案》,向各区下达了2023年—2025年年度盘活任务,同时建立起盘活情况月调度季通报机制,今年5月到10月30日总计盘活闲置温室240.73亩;三是积极推进老旧温室改造修缮提升,2023年改造修缮老旧设施温室78亩。
(2)关于推动葡萄产业提质升级力度不够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已完成《温室农业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规程》《乌海葡萄溯源技术规范》《“乌海葡萄”标识使用规范》3项标准草案的编撰工作,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备;二是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申报“蒙”字标;三是开展电商直播技能培训2期,通过抖音账号、公众号、视频号等宣传“乌海葡萄”,累计已发布抖音378期,公众号36个作品,视频号37个作品。同时通过抖音直播间进行乌海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线上宣传推介、销售,提升乌海葡萄品牌知名度,共直播19场;四是组织汉森等15家企业参加2023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暨内蒙古农畜产品订货会等13个展会,通过展会推介、路演、品牌会客厅等宣传推介乌海葡萄、葡萄酒,强化产销对接;五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乌海市葡萄营养品质分析评价报告》等4个报告已完成,2022年6月19日召开了乌海葡萄发布会,谢汉忠研究员做了“乌海市葡萄产品及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价情况报告”;2023年3月19—21日,在重庆举办了乌海市京蒙消费帮扶和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暨“乌海葡萄”品牌战略会主题日活动,谢汉忠研究员向山城人民权威推介来自大漠湖城的“乌海葡萄”;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的《乌海葡萄营养品质评鉴项目报告》已完成,并于9月21日召开乌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专项推介会,在会上进行乌海葡萄鲜食果实品质评价发布;七是9月23日,承办“庆丰收 促和美 乌海葡萄 乘‘丰’起航”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乌海葡萄全货机启航活动。开通我市首个货运专班——“葡萄航班”,通过全货机形式集中运输方式,突破了制约我市鲜食葡萄远销运输瓶颈,当日采摘、当日发送,让乌海葡萄实现24小时从“枝头”到全国各地“餐桌”的快速传递。
(3)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力不够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的要求,结合乌海实际,制定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2023—2025年)》,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要求和保障措施,成立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完善工作体系;二是强化高位推动。启动0.6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配套项目,组织召开4次全市专题工作推进会、举办3轮初步设计研讨会、2次项目评审会、2次赴外考察和2次室内培训,高频率、分区域、系统性推进全市农田建设工作;三是2023年全市完成0.6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配套项目,将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报告上报自治区农牧厅,并录入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备齐承接上级项目的必备条件。各区均已开展全域高标准农田初步设计,目前已进入评审阶段,正在修改完善。
2.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方面需持续发力。创建工作机制、宣传教育、载体创新等方面距离“模范”标准还有差距。
整改进展:一是加强与基层联系。与海南区渡口村、东兴村党支部联合开展“让红色营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规划,统计三区农牧水务局拟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并按照报送活动按时督促三区开展相关活动;三是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制作了500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袋,已陆续发放给各村镇;四是加强党组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专题学习,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开展研讨;五是积极推进“万企兴万村”结对帮扶。截至目前,我市各区共对接企业17家,有意愿帮扶企业3家,已结对帮扶企业14家,累计投入资金为1228.7万元,其中带动农户数为131户1433人,脱贫户(含监测户)数为16户28人。
(二)常规巡察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够到位。
(1)关于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探索多元化学习方式,结合三农工作特点,定期开展学习活动,8月7日至今,共组织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5次,党组成员讲党课4次,开展各类专题研讨3次,组织主题教育读书班2期,各党支部集体学习30余次;二是适时开展理论测试,截至目前共开展意识形态专题测试1次,党的二十大等内容理论测试1次;三是邀请老师开展专题授课,9月26日—27日,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乌海市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意识形态工作认识 提升工作效度”四个专题,分别邀请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有关老师现场授课。
(2)关于部分制度内容陈旧、未更新问题。
整改进展:对现行制度进行重修梳理与修订,将不符合工作实际的制度进行废止,最终修订完成各类制度17项。
(3)关于制度执行不规范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对《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规范了理论学习名称和学习内容;二是按照《机关会议制度》要求,分别召开党组会、局务会、局长办公会;三是全面排查2018—2022年福利费发放情况,不存在福利费未附领取单问题。
(4)关于党组保落实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针对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调度,目前已完成调度9次,形成调度台账9期,工作专报3期,专题调研督导8次,切实推进工作落实;二是组织开展全市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晒成绩、亮特色”现场会,以会促建,不断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关于设施农业闲置废弃方面,研究起草《乌海市闲置设施温室盘活方案》,实化细化盘活措施,持续推进闲置设施盘活工作,目前已经盘活闲置大棚216.89亩;四是关于葡萄产业提质升级方面,鼓励经营主体发展设施鲜食葡萄种植,现已完成建设并种植60亩。有序推进葡萄果汁深加工、吉奥尼葡萄产业发展、“葡园绿道”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目前葡萄果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加工中心主体搭建;吉奥尼葡萄产业发展项目正在进行施工,预计年底完工。“葡园绿道”项目已完工,于7月22日举办“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丰’景”乌海市葡园绿道开园仪式。五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扶贫资金方面,8月1日制定印发《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联合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涉农财政资金监管。
(5)关于重点、难点工作破题思路不宽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完成设施农业摸底排查,通过组织“市区镇村”四级人员+第三方测绘单位逐村逐地块拉网式摸底排查,按照“逢区必核、逢园必查、逢棚必进”的方式对全市设施农业进行测绘、统计,形成设施农业数据库;二是正在编制《乌海市现代设施种植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截至2023年10月底,乌海市本年度新建完成农业设施128栋(519亩),改造修缮老旧设施温室114亩;三是制定印发了《乌海市闲置农业设施温室盘活方案》,向各区下达了2023年—2025年年度盘活任务,同时建立起盘活情况月调度季通报机制,今年5月到10月30日总计盘活闲置温室240.73亩。
(6)关于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履职和跟踪问效有欠缺问题。
整改进展:乌达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项目推进进展缓慢。乌达区于2022年9月经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后变更为乌达区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地点在乌兰淖尔镇,主要建设有机肥厂及相关配套设施。我局定期调度和实地调研乌达区整区推进项目进展情况。项目于5月8日开工建设,7月底完成主体建设,设备安装已完成,已于8月15日完成验收,于9月上旬完成资金拨付。
(7)关于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欠缺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重新修订印发《关于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通知》,明确网络直播等活动登记备案、展陈场所和展陈内容审核备案制度的程序和制式表格;二是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开展展陈场所和展陈内容自查,4部门规范填写上报审核备案表;三是自查发现问题的二级单位已对展陈内容进行调整;四是于9月27日召开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专题培训,并现场进行理论测试;五是制定印发《乌海市农牧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检查工作制度(试行)》,结合实际开展对二级单位的工作督查。
(8)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不到位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已于9月27日召开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专题培训;二是各党支部已按要求组织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并现场进行理论测试;三是结合纪委监委关于一岗双责分级抽查述责工作的提示,对本年度抽查领导干部的述责材料进行全面整改,严格要求体现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内容。
(9)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意识不强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建立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排查风险隐患21条;二是11月6日组织开展了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舆情风险处置应急演练。
2.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存在。
(1)关于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欠缺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严格审核报销单,分管业务、财务为统一领导的,在支出报销单上分管业务领导、分管财务领导栏同时签字。二是修订完善内控管理机制。
(2)关于履行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责任有欠缺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目前“葡园绿道”项目已完成,市农牧局已聘请专业机构对工程部分开展专项审计,同时督促监理公司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协同监理公司共同开展项目验收工作;二是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共为29户鸡养殖户建造29个粪污收集设施,经梳理,因养殖户位置不同,粪污收集设施建设地点不同,每户均需挖掘机设备进行平整土地等工作,需养殖户直接结算给施工方,项目补贴直接补贴至养殖场户。
(3)关于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结合农牧业主业主责,开展监督检查。对市农牧局“五大任务”、乡村振兴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进展情况按月开展调度,截至目前共调度进展3次。会同市农牧局机关纪委对我市深入推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工作开展实地检查2次;二是开展常规检查,于9月4日对市农牧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第一议题情况;全面从严治党履职情况;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分级述责抽查开展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三是开展专项检查,要求市农牧局机关纪委针对2018—2023年的福利发放情况开展自查,并形成统计台账,后续将进行资料检查。于10月17日对市农牧局三重一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四是按照巡察组提出的对人对事整改事项,与市农牧局机关纪委对接,要求按规定对3人及1个局属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开展提醒谈话。
3.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仍有差距。
(1)关于班子成员参加集体学习的表率作用不强问题。
整改进展:已制定《市农牧局党组工作计划安排》《市农牧局主题教育中心组学习计划》《市农牧局主题教育党支部学习计划》,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学习表率建设,严格按照学习制度开展学习,截至目前,领导班子成员均按照要求参加学习,未能参加学习的已履行请假手续。
(2)关于选人用人工作方面全程纪实表填写不全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完成对2018年以来干部任免职文书档案的梳理倒查,共倒查7批次102人次,修改完善档案资料36处;二是对2019年2批次25名干部的全程纪实表进行补全;三是已明确2名组织人事干部负责文书档案审核工作。
(3)关于因私出国(境)管理不够规范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按照相关要求,对2022年9月新招录7人进行备案;二是完成系统内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情况梳理工作,梳理发现问题1个,对未担任过领导职务已退休2人、死亡1人进行了撤销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三是责令局属各单位上交因私出国(境)证照,共上交因私出国(境)证照4本;四是局机关纪委对相关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开展了提醒谈话;五是已建立因私出国(境)证照管理台账。
(4)关于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不严肃、不认真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局机关纪委对相关干部开展了提醒谈话;二是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向党组、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负责人集体通报;三是拟定完成《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模板》。
(5)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精细化程度不够高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强化党建品牌建设,农牧局机关党委已向机关工委申报“精耕细作”党建品牌。并完成“精耕细作”党建品牌建设宣传片制作;二是结合市农牧局工作实际,创建“五大员”服务队伍,目前已将7个科室20余名党员纳入服务队伍;三是积极指导局属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目前局属四个党支部均被评为最强党支部,均已建立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四是完成局属各党支部星级化建设评选,目前均已评为“堡垒支部”。
(6)关于党支部工作存在不规范问题。
整改进展:一是针对机关工委的走访调研反馈问题、上半年督查情况,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督促各党支部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成并报送整改报告;二是调整门户网站党务公开栏位置,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加强党务公开制度建设,对现有的《党务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党务公开信息发布制度》等8项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四是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公布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民主评议、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为民办实事等内容。提升了公开实效,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五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程序,保证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对局属各党支部开展全面检查。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联系电话:8992153;联系地址:市行政中心A座447办公室;电子邮箱:whsnmjjgdwbgs@163.com.
中共乌海市农牧局党组
2023年1月4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