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全县年均产烟8万担、烟农户均增收13万元以上、单季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5000余个,累计实现群众性务工收入近2亿元。
(1)多维发力强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推行“县—乡—村—户”四级贯通、责任到底的烤烟种植产业发展作战体系。风险保障,设立烤烟产业发展基金,实施自然灾害、人身意外和“农耕保”雇主责任险三重保险兜底,近三年理赔1800余万元。二是强化设施保障,累计投入10亿元,实现水、电、路、机、房“五到田”,保障“旱能灌、涝能排、机进田、叶进房”。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推行“烟把式”导师制,通过县校合作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抓烟能手”和“田秀才”,同时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措施,把返乡民工、退伍军人和回乡创业大学生培育成有情怀的烟农人。
(2)科技赋能添活力。一是开发“云育苗系统”,手机变身“新农具”,实现24小时精准监测苗棚温湿度,壮苗率提升3%以上。引进烟农自助排号查询终端机16套,烟农单次候烟交售时间缩短近半,由平均170分钟降至90分钟。二是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库”,流转土地在系统上“一键撮合”,由过去“跑断腿”变为高效“屏对屏”,有效化解种烟“找地难”。三是提升机械化作业率。全县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率达80%以上,因地制宜开展烟叶运输、信息服务、物资统购等专业服务,综合用工减少15%,亩均成本下降240元。
(3)融合拓展促增收。一是轮作增效,大力实施烟叶与粮食、大豆、油菜等粮经作物互补的轮作模式,2024年轮作面积占烤烟总面积92.6%,其中“油烟轮作”实现亩产4600元,较传统单品种植增收21%,土地复种指数提升75%。二是套种增收,探索推行“烟+粮”“烟+菌”等高效套种模式。汉阳镇“烟后(育苗后)种稻”亩产增收900元;开封镇“苗棚套种羊肚菌”亩均额外收益超2000元。三是链条创收,全面推广“土地租金+种植收益+务工收入”三合一增收模式,2024年带动800余户户均增收2.6万元。
(4)绿色发展保生态。一是实施净土工程,与川农大、省农科院联合攻关,形成烟地土壤增肥减害等可转化成果十余项,有机肥替代、绿肥掩青、生物防控“三管齐下”,烟田有机质持续三年提高,2024年,全县烟叶化学农药施用量同比减少30%以上。二是绿色技术控污,全面推广绿色植保、农残快检、“以虫治虫”、无人机植保等绿色防控技术,严格开展烟用地膜、农药包装物等资源化回收利用,田间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清洁燃料烘烤,建成电能集中供热烤房和生物质燃料烤房1000余间,全县新能源烘烤占比达90%,年减排二氧化碳3700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