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社区群众在家门口的工厂就业。
南关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社区老人办理网上缴费。
统万路社区的梅兰花艺术协会老师展示艺术作品。
市民在南关社区图书馆体会书香社区的魅力。
统万路社区的居民在社区书法室陶冶情操练习书法。
文化路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热情在线服务。
金秋时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塞北大地时,陕北靖边又开始了美好的一天。
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车辆礼让行人,文明出行; 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开始了一天的暖心服务;活动广场上大爷大妈起劲地扭起了火红的秧歌;社区公益国学馆回荡着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带着党徽的党员志愿服务者在大街小巷开展志愿服务……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变化,离不开靖边城市基层党建的引领,正是处处飘扬的红色党旗点亮了城市的幸福之光。”靖边县委书记刘维平说。
“一面旗”
引领城市的发展方向 让城市基层党建有活力
靖边是一片红色的土地。77年前,毛主席曾给时任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为塞外小城竖起了精神的旗帜。
2019年5月7日,省委组织部把靖边县确定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试点示范县,这是对靖边党建工作的肯定,也是期待。
能否顺利完成创建目标?考验着执政者的治理能力和智慧水平。
打开中国地图,靖边县位于黄河“几字弯”,属于内陆 “旱码头”之一。城区面积31.2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4.4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曾经的社区治理模式如 “小马拉大车”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的治理需求,同时社区的服务功能弱化,也不能适应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迫在眉睫。
“红色基因是推动一座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要通过党建引领,让城市居民生活更美好!”2019年8月1日,靖边县委书记刘维平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上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初衷与目的,这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
2019年陕西靖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五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参与、双服务”,让“资源下沉”,解决人民群众烦心事;实施“双挂职、双考核”,让“人才与机制下沉”保障服务群众常态化,推动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与传统的社区党建相比较,‘五双’工作机制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全局性、融合性、实用性、长效性的特点,旨在通过街道社区和进驻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达到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为新时期西北中小城市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一条新路径。”靖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万昌对这一机制进行深刻解读。
“一张网”
联通党组织的“末梢神经” 让城市基层党建有色彩
8月27日,靖边县统万路社区,电子屏上清晰地呈现了一张区域网格图,所有的辖区居民、单位、组织、商圈,街道都在网格内进行了系统的编号,只要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面轻轻一点,编号的基本信息就出现在大屏幕上,社区工作人员就能一目了然掌握该编号的基本状况,实现精准化管理。
就像在统万路社区一样,靖边县将32公里的城区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为四大片区183个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张网”,实现党建网格全覆盖,无盲点。
如何才能让这些网格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治理功能,服务功能?
靖边县依托“双报到”“双参与”的办法,开展县级领导、辖区报到单位、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包抓的社区报到,党员干部在本单位报到的同时,走出“高墙”“大院”在社区网格报到,以组织共建的形式下沉到基层一线推进党建工作。目前共有219个单位,4463 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参与服务党建工作,全面激活了网格党支部的“末梢神经”,形成整体性、区域化、系统性的大党建。
城市基层党建的核心就是把群众凝聚在党周围。靖边将网格内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及辖区民警、小区物业、社区专职、网格员中的党员骨干选举成网格内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将网格内的流动党员、社区党员全部纳入管理,激发网格的内在活力,让曾经松散,没有党组织的管理“盲区”变成党的战斗堡垒。同时,积极开展党内生活,打牢党员身上的红色印记,确保城市基层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在哪里,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发展一批跟党走的热心群众,从而将整个社会聚合起来。
目前,靖边以社区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在所辖的14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党总支,并成立“兼和式党支部”34个,建立网格党支部39个,成立流动党支部15个,成立36个小区党小组。星罗棋布的党组织就像团结和凝聚群众的动力枢纽,让党的领导更加深入有力,党旗的色彩更加鲜红。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对靖边城市基层党建的一次真正“大考”。靖边作为陕北地区人流量最大的县级城市面临严峻考验,疫情发生后,全县5000多党员干部一呼百应全部下沉到网格一线,组成一支支的抗疫先锋队,社区小网格在党旗的引领下成为一个个先锋阵地和战斗堡垒,党员们有的守护在小区门口彻夜执勤登记,有的帮群众购买米面蔬菜直接送货上门,有的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共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了“钢铁长城”,打赢了一场关系24万群众生命安全的人民战争。
“这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生动体现,也是城市基层党建的漂亮答卷。”靖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曹克忠深有感触地说。
“一盘棋”
奏响共联共建的大合唱 让城市基层党建有力量
小社会连着大社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靖边把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始终放在重中之重。
“过去的城市基层党建就是自弹自唱,在城市治理和服务群众上显得无能为力,为街道扩权赋能,让社区党组织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才是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之举。”靖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万昌在调研城市基层党建时说道。
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中,靖边县以“街道举旗、部门联动、携手共建”为工作抓手,大刀阔斧地进行街道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的“轴心”作用,让落地在街道的单位、行业、商圈在社区进行统筹整合。具体来说,就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各级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按照“双报到”“双参与”“双挂职”的方式共同融入到城市基层党建大平台,通过搭设“契约化”共建平台,建立“需求”“资源”“服务”“责任”四个清单机制,原本各行其是的不同部门,如今权责界限被打破,只需一次会议、一次安排部署,就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和统一行动,从而打通城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形成全县城市基层治理上下联动“一盘棋”,奏响共联共建的大合唱,让城市基层党建更有力量。
任何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落地生根解决实际问题。
靖边县河东社区开发晚、底子薄、基础差,在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都有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广通巷是河东社区的一个主巷道,多少年来这里只要一下雨,一条主巷道和四条支巷道就是泥水潭,居民需要蹚水出行。同时,排水难、用气难、水压不足、水质不安全等问题也成了居民每天面对的糟心事。城市基层党建开展以来,通过包抓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参与排水管道铺设和巷道改造工程,其中县水务局进行水源勘探,水厂选址;县城市执法局和县司法局联合执法,全力配合开展工作;县环卫所参与工程土方和清运垃圾;绿化所党员参与巷道的绿化美化工作……
在部门联动下,一连串影响百姓切身生活的难题得到彻底解决,道路宽敞了,排水顺畅了,水压正常了,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70吨死角垃圾清理了,同时安装了400盏路灯照亮居民回家的路,也点亮了群众心中的那盏灯,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除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还有不少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大事,也在城市基层党建中得到了有效推动。
靖边县西新区,因为近年的不断开发,已成为靖边县城内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在这块新兴的开发热土上,一块总面积近1.2万亩的国有土地,因原来“单打独斗”的街道管理体制束手无策,多年间被当地人蚕食了近三分之一。但在城市基层党建的全新治理体系下,各职能部各司其职、“组合出拳”,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又重新收归国有。
河东社区和西新区的治理是靖边部门联动,共建共治的生动诠释。
目前,通过共建共创的形式先后组织“萤火虫”服务队,“为人民供好电”等379项党建共建项目,创造性打造了全县各级党组织跨行业、跨区域互融共通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大党建”体系的推动下,过去城市上空杂乱无序的蜘蛛网式的线路得到了治理,学校门口乱停乱放,交通拥堵的问题得到解决,一些小区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得到整治,城区马路塌陷的地方得到及时修补……
在大量具体问题得到解决的背后是制度的魅力在不断“发酵”。靖边以“双挂职” “双考核”机制作为保障,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兼任社区名誉支部书记或主任工作机制,推行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街巷长的“街巷长制”,重要职能部门的9名副职挂职张家畔街道办事处副书记,下派14名优秀部门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 ,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双向考核机制。这样从怎么做、到谁来做、谁监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真正实现了从“管一时”到“管长久”的转变,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常态化。
“一颗心”
打造“零距离”的服务圈 让城市基层党建有温度
“一定要通过党组织网络用心把服务做起来,把群众的心连起来。”2019年8月,靖边县委书记刘维平第一时间到统万路社区以普通党员身份认领“微心愿”,服务社区群众。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医疗养老、生活环境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靖边县通过“双报到”“双参与”“双服务”的形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从而建设美好幸福的人民城市。
“我们要让城市基层党建写在大地,写在百姓的心中,要通过服务赢得认可,在认可中赢得认同,让群众享受到了便利的服务,也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靖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万昌近日在调研金桥社区时强调。
在东新社区,有现代化的服饰加工厂和电子工厂,居民出了家门就能进厂上班,曾经的山区群众摇身变成了工厂上班的蓝领工人。东新社区是一个新型化的城市移民社区,能在城市里就业扎根是社区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城市基层党建开展以来,社区党组织通过引进社区工厂,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百姓端牢了“饭碗”,体会到安居乐业的幸福。
在统万路社区,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智能化的体检机,只要站在上面,手握感受器,就能快速准确地测出血压、血糖等基本健康参数,智能体检机成了居民身边健康的“好助手”。与体检机“标配”的是“微型医院”,县医院的专家每天轮流在社区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就诊检查、买药、治疗,真正实现了“一站式”的就医服务。
在南关社区,居民除了享受日常的便捷服务外,还可以在闲暇之余来这里休憩读书、看电影、写书法、品国学、练舞蹈、听音乐,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社区生活。
在林荫路社区,每天都有专业的老师在排练厅里带领年轻人跳起动感的现代舞、帮着老人用传统乐器演奏出动听的乐曲,他们是靖边县文工团向各社区派出的党员文艺指导员……
在金桥社区,80多岁的老大爷家里旱厕堵了很多天找不到淘粪师傅,金桥社区人员接单后立刻开展帮办服务,为老大爷解决了吃喝拉撒的烦心事,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党组织融融的暖意。
“这些大到就业小到吃喝拉撒的事,说小了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说大了就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张家畔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冉向前说。
为了让服务群众更加有效,靖边在社区搭建各种服务载体,已打造了“百姓说事点”“小强工作室”等152个服务平台,设立党员服务示范岗125个、红旗窗口20个、服务之星窗口50个,创建党员先锋行动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认领并完成群众“微心愿”700多个,并严格党员管理,通过实施党员“5+1”服务机制,制定考核评比制度,确保服务常态化。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开展“订单式”“代办式”“上门式”服务工作法,实现“线上线下”服务“零距离”,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余件,让群众触摸到“满格”的幸福,让城市基层党建更有温度。
随着“五双”机制的不断推进,靖边这座城市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变化,党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蓝天白云的好天气增多了,城市道路更加通畅有序了,城市居住环境优美了,文明城市的创建步伐加快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了,红色的党旗更加鲜艳了……
面对这些看得见的成果,靖边县委书记刘维平坦言道:“我们找到了建设人民城市的幸福‘密码’,就是以解决群众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推进‘五双’工作机制,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进群众的福祉,凝聚城市发展正能量,铺就建设榆林副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时评网 xz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